時間:2014-04-3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癲癇病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那么什么是假性難治性癲癇病呢?又怎樣區別假性難治性癲癇病呢?
實際上,存在由于醫生方面診斷錯誤、選藥不當、用量不足等因素而造成的所謂“醫源性難治癲癇病”,以及患者不按時服藥、酗酒、熬夜等使臨床發作長久不愈情況,即“假性難治性癲癇”。這兩類患者其實并非真正的藥物性難治。因此,對于臨床上每一例診斷為“難治性”的患者均要進行再評估,注意區分真正的難治性和假性難治性,才能采取正確的治療態度。
一、是對是否為癲癇病發作再次重新評估。一種情況是,有些患者盡管有長期“癲癇”的病史,并在多家醫院診治,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了錯誤的診斷,事實患者并非真正患有癲癇,而是如暈厥、呼吸暫停、不自主動作、偏頭痛等其他非癲癇性疾患。明確為“非癲癇性”后,應停止抗癲癇治療并采用其它對癥性的措施。另外一種情況是,患有癲癇病的患者,同時具有非癲癇性發作,但是二者未得到仔細的甄別。
二、要排除對癲癇病發作類型錯誤的判斷,或綜合征分類錯誤的判斷。這種情況并不少見,比如將全面性發作誤認為部分性發作,或者將失神發作和復雜部分性發作相混淆等。癲癇的藥物治療有其一般選藥用藥原則,對癲癇病發作類型的判斷錯誤,將直接導致藥物選擇的失誤,會導致發作長久不愈甚至惡化。
三、排除是用藥劑量不正確或藥物聯合使用不合理導致的長久不愈。用藥劑量不正確也經常是治療失敗的原因,對于大多數患者來說,血中濃度的監測可以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特別是當多種藥物聯合使用時,雖然給藥劑量并不低,但經常由于藥物間的相互作用而使得血藥濃度維持在低水平,這也常常是治療不能奏效的原因之一。不恰當的藥物配伍也會出現臨床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嚴重的藥物副作用。
最后一點,要認識到雖然成功的治療取決于正確的診斷、選藥及對預后的判斷,當然還要取決于患者的配合。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如睡眠不足,即使在正確進行抗癲癇藥物治療的情況下,也能夠使發作的頻率增加,長久不愈。精神壓力和焦慮也是造成癲癇發作增多的重要因素。適量的活動有利于發作的控制,但是過度運動能夠改變體內的代謝發生明顯的改變,從而增加發作的可能。癲癇患者應該避免飲酒,避免服用興奮性的藥物。非抗癲癇藥物如抗抑郁藥物、抗精神藥物以及某些抗生素,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導致頻繁發作,因此,應該仔細詢問患者服用的藥物,并考慮其對于發作的潛在影響。
專家建議:患有假性難治性癲癇病的患者,一定要積極配合,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 小兒癲癇病表現在 |
![]() 兒童癲癇病與成人癲癇病的區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