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2-05 來源:尋醫問藥社區 作者: 我要糾錯
他巴唑又叫做甲巰咪唑,是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的首選藥物。
該藥的作用機理主要是:①能夠降低患者血液中所含甲狀腺素和三碘甲狀腺氨酸的濃度,②能夠使甲亢所導致的人體進行性消瘦、多食、煩躁等高代謝的癥狀得到改善;③能使患者的甲狀腺功能由亢進轉為正常。他巴唑的治療作用較丙基硫氧嘧啶強,具有藥效作用快、藥物代謝慢、作用時間長的特點。
用法與用量:成人使用他巴唑的初始劑量為每次口服15~40毫克,每日服一次。甲亢患者用此劑量治療1~2個月后,隨著其甲狀腺功能的恢復,服用劑量可改為每次5~15毫克,每日服一次。由于該藥對已合成的甲狀腺素不起作用,故一般患者用該藥后無法立即見效,而是需要其體內已儲存的甲狀腺素適當消耗后,方可顯示其治療效果。該病患者甲亢癥狀的改善一般約需2~4周,而要想使其血中甲狀腺素的含量降至正常水平則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不良反應:用他巴唑治療甲亢,療效確切,不良反應相對較小。其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是可導致使用者出現粒細胞缺乏癥。甲亢患者發生粒細胞缺乏癥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①甲狀腺素可以抑制造血系統的功能,尤以對白細胞的抑制最為明顯,②該藥對骨髓細胞的毒副作用,可造成粒細胞成熟障礙,產生幼稚粒細胞。一般40歲以上的該病患者使用他巴唑治療時,發生粒細胞缺乏的幾率較高,而青少年患者則不會發生這種情況,這可能與青少年骨髓增生相對活躍,對他巴唑的耐受性較強有關。粒細胞缺乏癥的危害在于可降低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使其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因此甲亢患者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犯而出現發熱、咽痛、咳嗽、乏力、頜下淋巴結腫脹、口腔潰瘍以及皮疹、肌肉和關節疼痛等癥狀。因此正在服用他巴唑的甲亢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應視其為發生粒細胞缺乏癥的警報。臨床實驗證明,使用他巴唑導致粒細胞缺乏癥的發生率約為0.2%~2%,導致粒細胞缺乏癥出現的時間多集中于服用他巴唑治療的4~12周內,也可以說可導致粒細胞缺乏的危險階段是患者服用該藥后的最初1~3個月。長期服用該藥還可能導致肝損害,使患者出現膽汁淤積型黃疸和中毒性肝炎。
對于因服用他巴唑治療甲亢而引起的粒細胞缺乏癥在臨床上是可以治療的。當患者的白細胞總數降至4×109/升以下時應讓其立即停用他巴唑,并應對其進行隔離防護,同時使用大劑量的抗生素對其進行抗感染治療,必要時還可使用升白細胞藥,如利血生、鯊肝醇、維生素B4、惠爾血等。
盡管如此,甲亢患者在使用他巴唑時,仍需注意以下事項:
1.通常情況下應從小劑量開始服用,若患者出現了白細胞減少的情況,可改用對白細胞影響較小的丙硫氧嘧啶,同時應加用可使白細胞升高的升血胺、鯊肝醇等藥物。
2.甲亢患者服用他巴唑后的4~12周是其可能出現粒細胞缺乏癥的危險階段,在此期間患者應注意監測自己粒細胞的數量,每周至少應復查1次,以便及早發現其可能出現的異常。
3.甲亢患者在服用他巴唑治療期間,若突然出現發熱、喉痛、肌痛、皮疹、感染等現象,這很可能是其出現白細胞缺乏癥的前奏,應立即停藥就診。
盡管他巴唑是治療甲亢的首選藥物,但該藥所引起的粒細胞缺乏癥及其給患者帶來的其他危害卻不可小覷。因此,甲亢患者在使用該藥時必須有臨床醫生的指導,如果出現了粒細胞缺乏的情況,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