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太太是一位離休老干部,今年83歲。五一前家里防非典打掃衛生,她看到地毯上有一本書,彎腰去揀,卻一下子坐到地上不能動了。家人急忙送她到解放軍304醫院,檢查發現老人右側股骨頸骨折。骨科為其施行了股骨頸置換手術,使老人借助拐杖恢復了行走。據家人介紹,此前,老太太身體其他部位已經4次發生骨折。
老年病學專家、304醫院干部病房主任李平生教授說,李老太太是由于老年骨質疏松癥而導致的骨折,臨床上這樣的患者比較常見,僅去年該院老年病門診和骨科門診就接診非暴力性老年骨折患者86例,多發生在腕部、髖部、踝部等部位。李主任說,導致老年骨折增多的直接原因是骨質疏松癥。我國九五課題7省市4.86萬人統計調查結果,60歲以上的骨質疏松總發病率約為22.6%,男性為15%,女性為28.6%,并有逐年增高的趨勢。長期以來,許多人一直把骨質疏松作為一種年老的必然表現而未予重視,造成大量病人發生骨折,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李主任說,預防骨質疏松癥應從四個方面著手:
一是從兒童期開始,爭取有一個最好的骨峰值。平時要多曬太陽,多做戶外活動,注意體育鍛煉,通過飲食補充必需的鈣如蝦皮、豆制品、堅果、牛奶等,特別是牛奶,含鈣量比較高,每天要堅持喝一袋牛奶。
二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少喝酒,不喝濃茶,不食用過多的高蛋白食品。女性在絕經后有一個骨密度快速下降的時期,要注意補充雌激素。
三是加強運動。有科學家發現,凡是長期堅持體育運動尤其是嗜好承重運動的人,其骨密度及強度明顯高于同齡人,不論老少,極少出現自己跌倒后骨折的。對于長期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無論多忙也要抽出時間運動一下肢體,能走路不要騎車,能騎車不要坐車,哪怕每天多走一段路,多爬一次樓梯,對骨骼健康都是有益的。
四是要加強對骨質疏松高危人群的監測。如有遺傳因素的人,過于消瘦的人,做了子宮卵巢切除、閉經早的人,嗜好煙酒的人,患有內分泌疾病以及長期服用皮質激素等藥物長期臥床的人等,都屬高危人群,要定期監測骨密度。如果骨密度低于正常指標骨峰值均數2.5個標準差,就可以診斷為骨質疏松癥,就要接受正規的骨質疏松治療。單純吃鈣片是不夠的,必須使用抑制骨吸收的藥物,目的不是為了單純提高骨密度,而是為了預防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