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呼吸科專家、解放軍304醫院專家組成員崔德健教授說,非典型肺炎只要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就會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據崔教授介紹,春季是肺炎和其他呼吸系統感染的高發時期。老年人感冒可并發肺炎,患有慢性心肺疾病的老人,因肺炎而導致的病死率較高,更應高度警惕。
肺炎按病因可分為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以及由支原體、衣原體、軍團桿菌感染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其中,人們對非典型肺炎并不是很了解。
非典型肺炎是相對于經典的“大葉性肺炎”而言,因早年發現這種肺炎時其病原體尚未完全明確,臨床癥狀也不夠典型,所以稱非典型肺炎。早期表現為乏力、頭疼、食欲下降,繼而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癥狀,高燒,畏寒,咳嗽,全身肌肉關節酸痛,咳少量白粘痰或帶有血絲痰,胸部X光片可見兩肺條索狀或點片狀陰影,血常規化驗白細胞一般正常或偏低,具有傳染性,主要是通過飛沫和接觸傳染,人群密集的地方往往是致病的“高危地帶”。和細菌性肺炎相比,非典型肺炎持續時間長,有的出現黃疸、腎功能損害、呼吸困難、紫疳、昏迷等肺外表現。痰液中一般很難培養出病原菌,需要做血清檢查,而且在發病初期由于抗體還未形成,結果多為陰性,只有在患病一段時間后血清抗體才能由陰轉陽。
崔教授說,目前在臨床上治療非典型性肺炎經常使用大環內脂類(如紅霉素、阿齊霉素、羅紅霉素等)、氟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環丙沙星、莫西沙星等)抗菌藥。病情控制后要持續治療2~3周,以避免復發。細菌性肺炎一般使用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治療即可得到有效控制。崔教授強調說,預防肺炎,最重要的是平時進行適當的鍛煉,增強體質,防止著涼感冒。老人盡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場所去,室內要保持空氣清新;盡量不要到醫院探視高燒不退或肺炎病人,如果探視要戴多層紗布的口罩;有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冠心病和慢性心衰的病人要戒煙,無論是細菌性肺炎還是非典型肺炎,都是可以預防的。
崔教授提醒說,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都有一兩天至數日的潛伏期,此期后人體會出現畏冷、發熱、頭痛、口干、多汗、關節疼痛、咳嗽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一旦發現家里人出現以上癥狀,應立即送往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