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著名保健專家翁維健先生雖然年屆古稀,滿頭銀發,但面色紅潤,精力充沛。他在北京東直門的家中接受采訪時,十分健談。
翁維健,1933年出生,1950年之前學西醫,1951年開始轉攻中醫,1962年畢業于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并留校任教至今。1983年,創立國內第一個中醫營養專業并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創立中醫養生康復專業并任教研室主任。在中醫中藥教學、科研工作及食療、養生康復等諸多領域均有突出貢獻。
翁教授說,中醫營養保健的目的,絕不僅僅是單純地有病治病,無病預防。更深層次地講,就是利用天然飲食,將人體保持在最佳狀態(甚至超常狀態)。食物性能的補與瀉兩大特性,最能體現中醫營養學的主旨。他說,食物補則補氣、養血;瀉則解表、下火去毒。
翁維健教授幾十年來從事研究中國古代保健醫療食品,并取得了顯著成果,因而他被世界譽為“打開食療寶庫的人”、“養生康復醫學的帶頭人”。他所研制的中國保健食品(壽膳)和醫療保健食品(藥膳)食譜達千種之多。翁先生的藥膳食譜當中所介紹的藥膳,并非含有藥物的食物,而是有關天然食物含有藥物般的作用,對人體是絕對無害的。翁先生說,中醫食療、藥膳是中醫五千年對人類杰出的貢獻。
翁維健教授從事保健工作20年,從“吃、拉、睡、尿、行”中總結出一套養生經驗:要吃得雜,每天至少吃30種以上的食物,并且要認真地吃早餐;每天要有足夠的大便量,最好能有兩次,為此要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及多喝開水,每天至少要喝普通水杯8杯開水;老年人早睡早起,睡眠時間零零星星,應順其自然,犯困了可隨時睡一覺;尿的那一刻要咬緊牙關,絕不要出聲,可使牙齒堅固,只要長期堅持,排尿不暢等困擾也會得以緩解甚至消失;人老先老腳,腳底有20多個穴道,要經常刺激,每天行走1小時是一個好方法,不管哪個季節,都要堅持睡前熱水燙腳15分鐘,可將一兩中藥“大黃”敲碎,用紗布包好,煮15分鐘后,用此水洗腳,具有消炎殺菌活血化淤的作用。
他說:“要想長壽,腸胃得清;不偏食、吃雜食;養生宜早不宜晚。”翁教授認為養生長壽之道可以概括成兩句話,就是“精氣神形并重,情志行為共養”。養生學不是養老學。人的衰老早在老年到來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養生益壽活動應及早從生活多方面進行。養生這一行為實際上從嬰兒時期便已開始了,“飲食者,人之命脈也”。在養生益壽活動中,飲食因素占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說是人的物質基礎。
的確,您若是有機會見到翁教授本人,您定會被他那開朗的性格、健康的體魄所感染。您會看到翁教授所談的這些飲食與長壽經驗在他身上所得到的充分證實。
翁先生最后說:“我的發明及貢獻尤如滄海一滴,祖國傳統醫學寶庫實在太豐富了。我祝愿老年朋友們在飲食與保健中做到科學合理,因人而異地取舍,加之適當的身體鍛煉,從而得到健康與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