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歲高齡的著名書畫鑒定家徐邦達先生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常務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不久前,我專程拜訪了他。
徐先生致力于古書畫的研究鑒定已有半個多世紀了,這位被譽為“兩岸辨畫第一人”的“徐半尺”,只要將歷代名家的畫面展開半尺,即可辨別真偽。如此高深的藝術鑒賞力,絕非一日之功,50多年的泛觀博覽當是唯一的解釋。但徐先生并不同意這個綽號,他說:“有的畫只看一寸就已經知道,有的畫看了幾十年還要繼續研究!
談到書畫鑒定的奧妙,徐老說,辨畫如同讀書,看多了就熟悉了,像熟悉的人從背影也能認出,老朋友來電話一聽便知是誰一樣。這就要多看,多記,有比較地看。有人說這其中也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這就是悟性,這是作為藝術鑒賞家所應具備的素質。
徐先生用他50年的經驗,寫就了三部書。《古書畫鑒定概要》、《古書畫過眼要錄》、《古書畫偽訛考辨》,其中闡述了古書畫鑒定的理論和方法,記錄了他過目的幾萬件藏品,并對一些偽作進行了分析、記錄和考證,是既有個人獨到見解又有深厚造詣的學術力作。
一生從事古書畫收集工作的徐邦達,自進了故宮工作以后,卻再沒有收藏過一件。如今他仍是一身布衫,神情清朗,這正是他一生淡泊名利的寫照。
徐老每日還在書房工作兩小時,談及養生,先生說,他并不刻意追求,但絕不掉以輕心。主要是在飲食與按摩兩方面。
徐老對家鄉的西湖龍井、紹興黃酒、金華火腿、冬筍燒麥、小籠湯包、吳興百合、黃巖蜜橘等都十分留戀。飲食上仍然以米飯為主,面食多是餃子、包子。一日三餐,準時準點,且每餐必有湯。徐老說,有位飲食專家曾告訴過他“湯有奇效”,人到中老年,種種衰老跡象開始“顯影”,如皮膚變得干燥、松弛、彈性降低,出現頭暈、胸悶、神經衰弱,甚至招致心、腦血管疾病臨身,這些都是微循環障礙的結果。骨湯中的特殊養分以及膠原蛋白等可疏通微循環,從而改善上述老化癥狀。特別是50~59歲的10年間,是人體微循環由盛到衰的轉折期,老化速度快,多喝滋補湯,往往可收到直接服用藥物難以企及的效果。此外,面湯可增加記憶,魚湯可防止哮喘,海帶湯可御寒,菜湯可抗污染等等。
由于年事已高,外出活動日漸減少,他請了一位按摩師,每日按時到家里為他調理身體,他說:“按摩療法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時下按摩、踩背、泡腳等場所隨處可見,我以為,胡亂的‘按摩’非但對身體無益,而且還可能給身體帶來危害。按摩是中醫的一種有針對性的治療手段,施行這一治療手段的人必須掌握有關生理解剖、神經、肌肉走向等醫學知識!
“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按摩器可謂種類繁多,但是按摩器并不像按摩師那樣了解人的身體情況,在治療上不會因人而異,也不能像按摩醫師那樣控制力度和角度,因此不能取得理想的按摩效果。中醫按摩的手法十分豐富,按摩醫師可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手法,辨病施治和辯證施治相結合,這些都是機械的按摩器所無法做到的。按摩醫師在進行按摩治療的過程中,與患者還有一種心靈的交流,使患者獲得心身的放松和全身的調整,從而使病癥得到不同程度的緩解與改善,這也是機械按摩器所不能比擬的。所以,按摩器不能代替按摩師!
門鈴響起,是遼寧省博物館來的同志上門求教,我值此向先生告辭,徐老則將他剛剛書寫好的一副書法作品送予我,上面寫的是他不久前作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