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說是可以通過人眼神的變化觀察其內心世界。其實,醫學上可通過瞳孔看眼底的變化來發現疾病,尤其在診斷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方面更為簡便有效。
高血壓 高血壓造成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壓力持續增高,久而久之使內膜纖維組織和彈力纖維增生、管壁缺氧、管腔變窄、血管呈硬化改變,眼底血管能反應其相應的變化。臨床上高血壓分4期:視網膜動脈變細;視網膜動脈狹窄,動靜脈交叉有壓跡;眼底出血或棉絮狀滲出;眼底視神經乳頭水腫。
糖尿病 糖尿病的眼底改變早期為視網膜小靜脈擴張和微血管瘤,隨后可出現視網膜出血、水腫、微血栓改變,新生血管的出現標志著增生性視網膜病變,提示預后不良。
腎小球腎炎 急性腎炎時,部分病人有顯著的持續性高血壓和輕度的小動脈狹窄、視網膜水腫,偶有出血或滲出。但慢性腎炎病人,在腎功能尚未出現異常時,眼底可出現早期改變,即視網膜貧血、放射性水腫,動脈呈階段性痙攣,此時應積極治療,一旦腎功能惡化,眼底就有視乳頭水腫、滲出、出血等改變。
血液病 血液病的眼底改變對診斷有很大幫助,有些甚至是特征性的。在貧血時,眼底視網膜顏色變淺,血管變細,少數動脈、靜脈不易區分,由于缺氧可出現程度不同的視網膜水腫、出血。白血病時眼底靜脈充盈曲張呈臘腸狀或串珠狀,加之白細胞積聚及神經纖維的部分變性,視網膜往往有梭形白色中心的出血。
動脈硬化癥 動脈硬化的共同特點是動脈發生了非炎癥性的退行性和增生性改變,導致管壁增厚變硬,表現在視網膜上的動靜脈交叉處,容易使血管彎曲度增加,動脈管壁粗細不均,顏色變淺,呈銅絲狀或銀絲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