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是位年近70的農村婦女,在鄉下和父親種了幾畝地。我部隊專業后進了省城,很快便有了自己的家。我和妻曾幾次勸說父母進城隨我們過,但母親總是說,趁一把老骨頭還能動,就種點糧食給自己吃吃,也算活動活動。
兒子出世后,母親便被我們接進了城里。為了盡一份孝道,不讓母親覺得我們有將她當保姆看的嫌疑,我們總是將家務活盡可能做徹底,不讓她插手。
母親初來乍到時,總是顯得焦躁不安,她常常一個人一會兒站在窗旁觀望城中的高樓大廈,一會兒又走到客廳,一副漫無目標的樣子。到了晚上,我們回到了家,妻子接過兒子后,母親顯得更冷清,她要做飯,我們又怕她不會用煤氣灶出問題,于是她只好在一旁呆坐。妻子開導母親閑來看看電視,但她卻說那東西一看眼就發花。我試著又買回幾張京劇碟片,但母親聽著聽著就昏昏沉沉地打起了瞌睡,我和妻猜想母親定是白天帶孩子太累了,于是便讓她飯后早點休息。
母親就這樣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有一天雙休日的早上,還睡在床上的我聽到衛生間隱隱約約有搓衣聲,便走了過去。推開門,見母親正佝僂著腰,在浴缸旁洗衣服。我說:“媽,洗衣機閑著干啥?即使要用手洗,有我們,怎能讓您干呢?”母親終于按捺不住心中郁積已久的話語,一古腦兒地倒了出來。她說她做慣了,不找點事兒做做腰就酸,腿就疼,飯吃著也不香,還說我們衣服不讓她洗,鍋碗不讓她刷,地不用她掃,她心里很悶。
母親的話讓我震驚,也使我醒悟。平時,我們為了盡一份孝心,為了尊老敬老,為了讓老人晚年享享清福,總是刻意地滿足他們的衣食所需,而盡量不讓他們做一些家務事。其實,做父母的大多一生勞碌,不做點活兒,有時反而會感到不充實、不舒服,正如母親說的,閑著就腿疼、腰酸、心慌、吃飯都不香......
我們尊重了母親想做點家務活的選擇,讓她做些諸如掃地、洗碗、洗菜之類的事。也奇怪,從此母親不再悶悶不樂,焦躁不安,吃飯也香了,身體也更加健康了,而且時常還將樓梯的過道及欄桿都打掃得干干凈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