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華社和首都新聞界,只要一提起“老頭兒”,大家都知道這是對中國記協名譽主席、新華社前社長穆青同志的尊稱。曾有人這樣評價穆青:他一生中所走過的道路,每一步都與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連。無論是從8年抗戰到解放戰爭還是解放后各個經濟建設時期到80年代改革開放大潮的到來,每一個時期,穆青都有重要的新聞作品問世。他的文章,教育了當代中國幾代人。
當今的中國,從青年學生到老年人,許多人讀過他的《雁翎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鐵人王進喜》、《為了周總理的囑托》、《涑水情》、《一篇沒有寫完的報道》和八九十年代《改革大潮中的老支書》、《潮涌中州》、《蘇南農村第三波》、《“金三角”紀行》、《跨世紀的創業》等。這正是穆青60年記者生涯一步一個腳印堅實的記錄。
不久前的—個上午,在新華社新聞大廈6樓辦公室里,我有幸拜訪了82歲高齡的前新華社社長穆青。他年邁但不失清癯,語氣平緩而清晰,時而開懷暢談,時而低頭沉思。
剛一落座,穆青先生便習慣性地點燃一支香煙。采訪于是從“吸煙”這個話題聊起。
“都勸我戒煙,我也想戒,但怎么也戒不了。醫生多次勸過我,有兩種意見,一是勸我干脆戒掉,一是說少抽一點也可以。我接受第二種意見,少抽,逐步改,一天十幾支,以前可是一天至少一包哩。”穆青生活簡樸,從不吃營養補品,肉也吃得少,水果吃一點,愛吃雞蛋。他對生活沒有什么講究。在衣著上,穆青離休后基本不再穿西服了,外出時穿一件舊夾克,隨意自在。
穆青的生活很有規律:離休后早上6時起床,晚上11時就寢,中午看看報,每天還練一個小時左右的字,練書法從不要字帖,他歷來認為寫字應有自己的風格。談到書,他最喜愛的還是《三國演義》,認為這本書從文字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都非常不錯,書中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很多!拔蚁矚g歷史,對中國歷史比較有興趣,正史、野史,我都愛看。我覺得中國人應該了解中國,古代史、近代史都要了解,只有了解了歷史,才能有借鑒,才能發展今天!
1992年11月,穆青以71歲高齡從新華社社長的崗位上退下來。按理說,他可以頤養天年,可是,他說:“我開始了一個新征途,一個新起點。我想,只要能力所及,我會珍惜每一天。如今,我有時間看想看的書,寫想寫的文章,去想去的地方……”
不論在職時,還是退下來后,他一直堅持筆耕不輟,現在還在寫。每每走進農戶的小院,坐到農民的炕沿上,喝著大碗茶,嚼著玉米餅,與群眾親切交談,那形象讓人感到他就是普通大眾中的一員。如今,他曾經采訪過的10位***員已去世了8個,只有當年紅旗渠的除險英雄任羊成和輝縣縣委書記鄭永和還健在,穆青一直與他們保持著聯系。10個***員之一的“老堅決”潘從正去世后,他的孫子每年都要帶上自家產的花生、香油到北京來看穆爺爺,并牢記爺爺和穆爺爺的教導,為人民多做好事。而穆青也到過他家4次,前3次都是直接走進苗圃,沒有縣里干部陪同,在那里吃的是小米稀飯、蒸槐花、調蒜汁,嘴里還不住地說:“好吃!好吃!”
最后,當我提起他當年在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的同班同學賀敬之、馮牧等都成了大作家,而他自己當年也曾做過當大作家的夢時,穆青笑了笑:“年輕人都愛做夢,幸好沒去當作家,沒有按照個人設計的方向去走。想起來,我一點也不后悔,我為自己當初的選擇而感到驕傲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