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肯塔基大學營養學教授大衛-斯諾登通過15年的衰老和早老年癡呆癥研究,得出一個結論稱,人在年輕時期如果能保持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將可以少生疾病,甚至可以延年益壽。
斯諾登教授說,“人們很早知道病態的情緒狀態,如壓抑或懷有敵意有可能引發疾病。我們認為,消極的情緒狀態,如緊張、憎恨或生氣,如果持續下去,或者每天都重復幾次,對人體將會產生累積的負作用,到了老年,極有可能導致心臟病或中風。”
斯諾登教授的助手理查德-蘇茲曼博士則認為,“這是一項有趣的研究,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我相信這個研究結果將會對人類如何延年益壽帶來巨大的幫助。”
從1986年起,斯諾登教授一直在對肯塔基州圣母瑪利亞修女學校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接受調查的678名志愿者每年都要接受一次心理和身理測試。斯諾登教授對180名年齡較大的修女20多歲所寫的日記進行了研究,發現年輕時比較樂觀的修女老年患癡呆癥的機率遠遠低于那些生性悲觀的修女。除此之外,他還發現,年輕時頭部受過傷或有中風的歷史,到了老年,患癡呆癥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而葉酸可以有效地治療這種疾病。
斯諾登教授說,“我們是通過研究她們早些心理活動得出這一結論的。我們預測那些年輕時腦部受過傷的人60年后患老年癡呆癥的準確性達到了85%到90%。而日記中‘快樂’、‘高興’、‘愛’、‘滿足’、‘有希望’等這些詞出現的次數比較多的人的壽命比其他人要長10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