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衰老過程的推進,多數人內分泌腺皆有退行性變,先后出現功能減退現象,從而出現一種新的內分泌環境,性激素的變化更是突出。男性,從老年早期開始,雄激素的分泌持續減少,到老年期則逐漸達到一個穩定的低落水平,至于達到這個水平所需的時間,個體差異很大,與營養(特別是蛋白質的攝入量)、鍛煉、神經系統的穩定性、垂體功能的健全與否,以及有無慢性疾病等有密切關系。通常,男性從60歲起,隨著睪丸間質細胞漸趨萎縮,雄激素分泌減少,可能會出現更年期癥狀。此時副性征雖仍然存在,但有緩慢退化的趨勢,陰莖和陰囊有所縮小,但也可無顯著變化。前列腺通常萎縮,胡須、陰毛、腋毛以及其他部分的毛發減少,但不完全消失。聲調略微增高,但因喉頭聲帶已經長成,大部分仍為男性聲調。性反應生理學有一定程度的退行性變化,有人統計,65歲以上的男性有1/3可發生陽痿,與此同時,體力、肌力顯著減退。女性的生殖能力從30歲就開始逐漸下降,根據多數學者的資料,絕經年齡約在48~51歲左右,但個體差異很大,主要是年齡有很大變化。女性進入更年期后,卵巢功能的衰退(亦即卵泡所分泌的雌激素的低落),首先表現在子宮內膜周期性增生的停止(停經)。對動物而言,雌激素與雌性動物的動情作用有關,切除卵巢的動物,其性欲隨之喪失,注射雌激素后,性行為即恢復。但在人類,情況比這復雜得多,一般認為雌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人的性欲,此一作用是基于雌激素對下丘腦的某些細胞的特定作用表現出來的。但除此之外,女性性欲、性行為主要受大腦支配,與性周期的某一階段似乎并無特定關系,譬如在排卵日前后不一定有特殊的性要求。正由于大腦皮質的反射作用,在更年期后的女性,仍可保持相當程度的性功能,但由于性器官的退化,這種功能的延續有著相當的限制。
總之,隨著性激素的低落,性器官的退化,老年人性功能經歷著一定的衰退過程。這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現象,并不是老年健康情況的標志。但經常鍛煉,保持發達的肌肉,在男性可以抵消由于雄激素減退所致的蛋白合成減少;在女性則因肌肉合成一定量的雌激素從而使動脈硬化等病的發展延緩,保持女性脂肪分布,并有助于延年益壽。其次,老年夫婦感情上的交融對于減輕雙方更年期的癥狀,更好適應老年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