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8-0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62歲的王大爺,酷愛長跑運動,但最近一段時間跑步回來,他總感覺膝關節不舒服并伴有明顯腫脹。經醫生用關節鏡檢查,發現老人髕骨關節面和股骨內側髁軟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損,周圍滑膜增生、水腫,內側半月板損傷,最后被診斷為骨性關節炎合并滑膜炎。黑龍江省雞西市人民醫院骨科夏虹教授等,近年來已收治這樣的病人上百名,發現其中有2/3的患者是因膝關節運動過度造成的。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加快,中老年人因運動不當而導致膝關節創傷的病例越來越多。夏虹教授就此告誡老年朋友,尤其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早、中期的患者,在進行體育鍛煉時,一定要講究運動方法的科學、合理、適度、有效,避免膝關節或膝關節周圍原有傷病的加重。對已被明確診斷為骨性關節炎合并滑膜炎的病人,通過保守治療或關節腔清理術,以及合理的功能鍛煉,可使疼痛癥狀有所緩解。但也有少數患者因關節軟骨破壞較重,關節間隙變窄,只能實行截骨術或人工關節表面置換術。
夏虹醫生說,骨性關節炎作為中老年人較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和在關節表面邊緣形成以新骨為特征的內在的非炎癥性疾病。骨性關節炎早期多表現為髕骨關節軟骨退變,其次為內側股骨髁軟骨退變。臨床上致疼痛的主要原因,是剝脫的關節軟骨退變加劇,引起滑膜炎性反應,以及更多的破損軟骨碎屑脫落。此時如果再增加膝關節負重位的活動,無疑對加快關節軟骨的退變是“雪上加霜”,會加重骨性關節炎的病理反應。
那么,早、中期膝骨關節炎患者應該怎樣鍛煉呢?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關節體操和肌力練習。
關節體操 適宜的關節運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慢性炎癥的消除以緩解癥狀,同時維持關節的正常活動范圍,并對關節軟骨進行適度的加壓與減壓,以促進軟骨基質液與關節液的交換,改善關節軟骨的營養與代謝。
方法 關節不負重的主動運動:患者取坐位或臥位進行膝關節屈伸運動,以減少關節的應力負荷。器械上的連續被動運動:一般在醫院康復科進行。必要時可作恢復關節活動范圍的牽引。
肌力練習 關節周圍肌群的肌力練習,可給關節以一定的應力刺激,預防和治療廢用性及關節源性肌萎縮,增強關節的穩定性,起到保護關節的作用。
方法 患者取臥位,直抬腿達45度左右,維持5秒鐘,重復20~30次,每日進行2~4次。直立位向后伸下肢達45度左右,維持5秒鐘,重復20~30次,每日進行2~4次。
以上兩種方法主要用于訓練股四頭肌及?繩肌練習。
夏虹醫生提醒早、中期骨性關節炎患者,應盡早把握關節鏡下關節腔清理術治療時機,以免進行性加重而貽誤病情。對身體肥胖的中老年人來說,更要注意減少負重下的膝關節活動。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