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盡管人體衰老的原因繁多,表現復雜,但都必須伴隨著精氣的病變。如《靈樞·決氣篇》里說:“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故在診斷上,首先必須判斷人體精氣的盛衰暢滯,在治療上則以維護精氣為主要目的。而要想長壽防老,卻病保生,關鍵亦在于保養精氣。
三是腎氣虧損。
中醫學認為,“先天之本在腎”,腎氣是決定人體強弱壽夭的關鍵因素。如《素問·上古天真論》里說:“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非常清楚地說明了腎氣的盛衰,決定著人的強壯衰弱、壽命的長短,在生長、發育、衰老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這又是為什么呢?
原因之一是,腎主藏精,主生殖發育,與遺傳密切相關。如《靈樞·天年篇》在論述人是如何形成時,明確指出與先天稟賦有關,即:“愿聞人之始生,何氣筑為基?何立以為楯……以母為基,以父為楯”。意思是說,人體胚胎的形成,全賴父精母血、陰陽兩性結合而成。這就是說,人之先天稟受于父母,即現代所說的遺傳。腎主藏精,先天之本在腎。張景岳說:“夫稟受者,先天腎也。……先天責在父母。”遺傳因素的影響,后代稟賦不足;自然形成多種遺傳病而損害健康,引起早衰。
原因之二是,腎藏元氣,為一身陽氣之根,與機體免疫功能有關。中醫學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而元氣是正氣的主要成分,正氣就相當于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腎氣虛,元氣就衰;元氣衰,正氣也就弱,可表現為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而現代醫學認為,免疫是一個與衰老有著密切聯系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功能也隨之下降和紊亂,又加速了機體的衰老過程。
四是脾胃虛衰。
先天稟賦固然對壽命的影響重要,但后天調養對壽命和衰老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如《景岳全書·傳忠錄》所說:“蓋人自有生以來,惟賴后天以為立命之本。……其有先天所稟賦不甚厚者,但知自珍而培以后天,則無不獲壽。”“后天培養者壽者更壽,后天所削者夭者更夭。”祖國醫學稱脾胃為后天之本,這是因為“胃者,五臟六腑之海,水谷皆入于胃,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即人體所有的臟腑、器官、組織皆需要脾胃供給各種營養素,脾胃是生命的源泉。如果脾胃虛衰,不能消化吸收飲食水谷,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得不到及時補充,便會出現營養不良、貧血、水腫、氣短、頭暈、四肢無力等各種各樣的疾病或癥狀,從而加速衰老甚至死亡。如《靈樞·五味篇》里說:“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五是心臟虛衰。
心為生命活動的主宰,它能協調臟腑,運行血脈。若心氣虛衰,會影響血脈的功能及神志功能,從而加速衰老。故中醫養生學特別重視對心臟功能的保養,認為“以此養生則壽”。《千金要方》認為,老年以后,“心力漸退,忘前失后,興居怠情”。人屆老年,心血亦漸不足,心血不足,則神不守舍,因而常易出現健忘、言善誤或驚惕等神志失聰的表現。現代醫學認為,在老人身上出現的循環系統的改變,大多是由血管硬化所引起。
六是肺臟衰弱。
肺主一身之氣,人身諸氣的生成、運行及功能活動,都與肺的生理活動密切相關。因此
3/3 首頁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