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會產生不同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應隨季節更替,呈現出周期性節律,若節律破壞就會形成疾病。諸如患有精神抑郁癥者的疾病程度會加深;心血管患者的發病率、死亡率在冬季最高;慢性腎炎、潰瘍病,多發于11月至次年初春;幼年型糖尿病亦是從11月始顯著增多;另外,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也由深秋起,隨天氣漸冷而發作的可能增加。此類現象,醫學上稱季節病或氣象病癥。
謹防肺炎
肺心病的高發季節是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寒冷季節,老年性肺炎在冬季的發病率最高,約占全年的60%~70%,80歲以上的老人的死亡病因肺炎為第一位。
老年人的各臟器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免疫球蛋白A隨年齡增長而下降,所以極易患呼吸道感染繼發肺炎。由于老年人潛在疾病的并發癥多,所以老年性肺炎死亡率極高。另外,許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貧血病、糖尿病、心臟病或腫瘤等,常容易引發肺炎,加之近年的大氣污染嚴重,也對肺臟造成傷害。
預防肺炎最重要的是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合理地鍛煉身體,使機體能適應天氣冷熱變化;居室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不吸煙、不酗酒等;注意飲食清潔和多飲水,以利痰液稀釋排出;積極治療慢性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
中老年人應注意中風
每年入冬以后,各醫院急診科的中風患者驟然增多,據醫生介紹,人體受冷空氣刺激后,常導致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全身毛細血管痙攣性收縮,易引起血壓升高,再加上中老年人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應激性和抵抗力降低,因此,極易導致中風的發生。
中老年人從生理上逐年趨于衰老,體溫調節及血管彈性反應性降低,對于外界寒冷氣候的適應性降低,適當增加室外活動時間,從夏季開始就堅持抗寒能力的鍛煉是十分有益的。動物實驗證明,在寒冷環境中生活組動物,當再次受到寒流刺激時,無明顯的不良反應,而未經過寒冷訓練組動物,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就會出現凍傷、體溫降低等不適反應。因此,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增強抗寒能力,是預防和降低腦卒中發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預防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普遍存在于人的鼻咽部,在正常情況下由于人體對病毒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下降,這時病毒就會經過一系列變化進入鼻粘膜上皮細胞,在細胞內大量繁殖,產生毒素,造成人體中毒癥狀,也就是患上流感。
據統計,14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高達65%,其次是老年人及體弱多病者容易患流感。這主要原因是這部分人群自身免疫功能較差。另外,從事服務性行業的人容易得流感,如商店營業員、銀行職員、浴室服務員等,據統計,有的發病率高達70%以上。主要原因是與人流接觸比較多,難免接觸流感病人(向外排毒時間可長到7天,尤其是3天之內傳染性最強)或帶病的隱性感染者。
預防流行性感冒,應于平時加強體育鍛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合理增減衣服,少到公共場所去。減少發生流感的誘因。如有患病并高熱不退、神志昏迷、抽搐者,應送醫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