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專家溫紹君教授說:心血管病的發病高峰一般集中在秋冬季節的上午6時至12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所致的心臟急癥多發生在此時間內。因此,專家告誡心血管病人特別是不穩定心絞痛病人,要加強自我保健意識。注意清晨起床前要靜臥幾分鐘后慢慢起床,避免思考復雜、憂慮或精神緊張、恐懼的情緒,不要在清晨吸煙或進行劇烈的運動,晨練前一定要吃點東西。
■猝死易出現在冬天早晨6時到中午12時
猝死也叫急死,是平時健康或雖患某種疾病但病情處于穩定狀態的人突然發病導致的意外迅速死亡。引起猝死的主要疾病以冠心病和腦卒中最為常見,且最易在冬天早晨6時到中午12時發作。那為什么在這個時間段容易發作猝死呢?
溫教授分析,夜間睡眠時,水分通過人體皮膚、呼吸等渠道散發出去,肌體相對缺血,血液黏稠,流速減慢,血小板易聚集,從而形成血栓;清晨醒后,人的交感神經活動增加,使得心肌耗氧量增加。因此血液黏稠度增加、交感神經活動加強引起血管收縮以及早晨人的血壓偏高是導致心腦血管病發作率高的主要因素。
因此,溫教授建議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病患者最好不要在寒冷的早晨出去鍛煉。因為研究表明,0℃以下,特別是-5℃以下的冷空氣吹到臉上,很容易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引起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有心血管病的人就容易猝死。按人體生物鐘節律,下午4至6時,人體心功能和微循環處于最佳狀態,此時運動最安全。
■空腹晨練也容易導致猝死
溫教授說,許多人習慣早晨空腹跑步,以為這樣既能吸收新鮮空氣又能防止肥胖。然而,運動需要能量,平時身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來源,主要是飲食中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不吃東西就鍛煉,因為沒有攝入碳水化合物,體內缺少能量,但是又得消耗能量,要消耗的能量來源就是身體中的脂肪了。這種情況下,血液中的游離脂肪酸就會明顯升高,脂肪酸是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主要原因。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年紀越大利用游離脂肪的能力就越低,因此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就越大。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美國著名的慢跑創始人菲莉克斯16年間通過慢跑使體重從90公斤減到60公斤,然而剛剛52歲就因為心肌梗死而去世了。據了解,他就死在早晨的慢跑途中,而且他在鍛煉前沒吃東西。可見空腹運動弊大于利。所以專家建議,晨練者在外出鍛煉前,一定要吃點東西,以免發生意外。
■四大方法保證冬練安全
那么,在冬季里怎樣鍛煉才能保證安全呢?溫教授建議,首先要選擇合適的時間和環境。冬春季節空氣潔凈程度在上午8時以前和下午5時以后最差。冬季鍛煉的最佳時間應是上午9時至11時左右。并且要選擇沒有霧的時候進行。因為霧中溶解了許多有毒物質,吸附著塵埃和病菌等,在霧中運動會大量吸入體內,引發疾病。早晨不宜在樹叢中鍛煉,因為沒有陽光照射,樹木本身的呼吸作用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長期在樹林中鍛煉會出現頭昏、身體不適的感覺。
其次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冬練要根據年齡、健康狀況、體質水平等不同情況恰當地選擇冬練方式和強度。冬季,人的血管收縮和肌肉黏滯性增加,彈性降低,易損傷,尤其是老年人,往往有程度不同的動脈硬化,更不宜劇烈活動,應選擇中小運動項目,如太極拳、氣功、散步、徒手操等。不宜做倒立、較長時間低頭、驟然前傾彎腰、仰臥起坐等活動。因為這些動作易造成顱腦血壓驟然升高,影響心腦功能,甚至發生心腦血管疾病。
第三,注意保暖。特別是老年人,體溫調節功能下降,若貿然到室外鍛煉,受冷空氣或風寒侵襲,使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受阻,抵抗力降低,致使黏膜發炎、流涕、咳嗽,誘發感冒、胃痛、心絞痛等疾病。因此,冬練開始要多穿些衣服,戴帽子、手套等,經過10分鐘暖身活動后,待身體發熱時再逐漸減衣服。鍛煉結束后,應擦干身上的汗水,并立即穿上干凈衣服。
第四,注意安全。鍛煉前要做好準備活動,將肌肉和關節活動開,避免運動量過于集中在某一部位,一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鍛煉。老年人冬練前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要有充分的認識,最好做一次全面身體檢查,是否患有心、肺、腦等器質性疾病。如果有,應按醫囑進行鍛煉,并隨身攜帶急救藥品,爭取結伴或集體冬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