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常常遇到有些癲癇患者的發作表現不典型,單憑臨床表現難以確診是否癲癇發作,這時腦電圖檢查就顯得特別重要。而有時在發作間歇期一兩次腦電圖正常又不能完全排除癲癇,這就需要反復檢查腦電圖。據統計,國外有些學者為確診是否癲癇,曾反復做幾十次腦電圖檢查,最后終于發現有癲癇波。臨床上有時為了確定癲癇發作類型和尋找癲癇病灶,也需反復檢查腦電圖。癲癇患者服藥治療過程中或準備減藥時也常常需做腦電圖,以幫助判斷藥物療效和決定是否可以減藥。由于以上原因,癲癇患者常常需要反復多次做腦電圖檢查。
16. 患者不發作的時候,腦電圖能否做出來?
很多人認為癲癇不發作的時候,腦電圖就做不出來。其實不然,即使是在發作間歇期腦細胞有時也會有癲癇放電,從而在腦電圖上表現出來。只是和做腦電圖的時間長短、是否有充分的誘發試驗有關。越是接近發作,腦電圖癲癇樣放電出現的陽性率越高。
17. 做腦電圖前是否要停抗癲癇藥?
有人說吃了抗癲癇藥物后腦電圖就做不出來,要想做出來就要停藥,這是不對的。因為停藥會造成一些患者病情惡化,特別是容易出現癲癇強直陣攣發作持續狀態,嚴重情況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做腦電圖還應維持原來的正常服藥,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腦電圖結果。但是,對于需要手術治療的癲癇患者,在進行手術前評估時,為了明確癲癇灶,則需要停藥后檢查腦電圖檢查。
18. 經常做腦電圖對大腦會有刺激嗎?
腦電圖檢查是無創傷性的。有些癲癇患者的家屬擔心做腦電圖會對大腦有刺激,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腦電圖檢查是通過腦電圖機把大腦的電活動放大以后記錄下來,對大腦不產生任何外來干擾,更不是對大腦通電,因此,也就不存在對大腦有什么刺激,只是有些地方采用針電極,使兒童檢查時不能很好地配合。隨著黏膠電極的普及,腦電圖檢查會變得更方便、更無痛苦,臨床可根據需要隨時復查,反復檢查。
19. 腦電圖不正常就一定是癲癇嗎?
有的患者和家屬說;“我孩子的腦電圖不正常,肯定是癲癇。”其實腦電圖只是診斷的一個依據,千萬不要僅僅根據腦電圖就武斷下結論。在正常的人群中有一部分腦電圖就不正常,甚至還有癲癇放電;有人曾經在臨床無癥狀的小學生中進行腦電圖普查,就發現0.5%一4%有所謂“癲癇放電”。腦電圖報告中“不正常”的內容也不盡相同,“輕度不正常”以下并沒有確定的臨床意義。有些“不正常”是指與癲癇沒有直接關系的慢波活動,況且有些正常腦電圖因判斷錯誤而誤認為“不正常”。因此拿到此類報告也不必緊張,找有經驗的專科醫生咨詢,進行必要的復查,結合臨床癥狀加以判斷。
20. 癲癇發作的主要表現是什么?
癲癇發作可分為部分發作與全身發作兩大類。每一類亦可細分為多種亞型,有的發作僅引起短暫記憶喪失,而有的則出現一個肢體或全身肌肉抽搐、強直,發作時有的神志不清,有的神志清楚。許多患者每次發作的表現都極相似。如果患者或旁人能夠提供發作時的詳細情況,結合腦電圖檢查,醫生就可以明確地區分發作的類型。
癲癇有幾大特點:一是發作性,突然發作,一會兒又好了;二是陣發性,發作時間很短暫。三是重復性,突然發作,一會兒好了;以后重復的又發作,然后又好了。
癲癇發作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一個患者還可以有多種發作形式。人們了解最多的是全身強直一陣攣發作(即強直陣攣發作)和失神發作(也稱小發作)。
強直—陣攣發作以意識喪失和全身抽搐為特征,表現全身骨骼肌持續性收縮,四肢強烈伸直,眼球上翻,呼吸暫停,喉部痙攣,發出叫聲,牙關緊閉,意識喪失。持續約10-20秒后出現連續、短促、猛烈的全身屈曲性痙攣,陣攣的頻率達到高峰后逐漸減慢至停止,一般持續30秒到1分鐘。陣攣停止后有5—8秒的肌肉遲緩期,呼吸先恢復,心率、血壓、瞳孔等恢復正常,可發現大小便失禁,5-10分鐘意識才完全恢復。不少患者在意識障礙減輕后轉入昏睡狀態,少數出現自動癥表現,四處游走。
4/6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