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4-3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全身性癲癇病怎么產生的呢?發現, 全身性癲癇病患兒早期腦電圖可正常,但隨病情發展,有部分患兒出現散在尖波、慢波增多, 繼而可出現典型癇樣放電, 對腦電圖無異常或輕度異常患兒,動態觀察出現異常波群(尖波、尖慢波、棘波、棘慢波、多棘慢波) 或高幅θ波、δ波陣發、α波節律異常,對全身性癲癇病 診斷有較大幫助,對判斷癲癇病預后也有較大意義。
綜上所述, 全身性癲癇病易于發展為全身性癲癇病 的危險因素為:
1、發作次數≥5 次;
2、級親屬中有全身性癲癇病或癲癇病史;
3、產期異常;
4、發熱后1 周腦電圖出現異常波群。
5、復雜性全身性癲癇病(C全身性癲癇病) ;
6、發作時體溫< 38. 5 ℃;
全身性癲癇病與性別無明顯相關性。因此, 對可能進展為全身性癲癇病 的患兒有必要進行早期干預, 若有發熱應盡快降溫, 對有全身性癲癇病 高危因素者采取間歇短程用抗癲癇病藥, 對已有低熱發作或長程發作者應采取長期連續服藥, 從而阻止全身性癲癇病 的發生。至于采用何種抗癲癇病藥物和用藥時間,尚需進一步研究。
以上是對全身性癲癇病的詳細介紹,全身性癲癇病的產生的原因的介紹,祝癲癇病患者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