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癲癇病治療的三大規范是什么?下面專家針對這個問題作詳細的解答,希望能給你帶來一定的幫助!
癲癇是各種原因引起的一種慢性腦部疾病或臨床綜合征。在我國,癲癇的患病率約為8‰,即在中國大約有900萬左右的癲癇患者,同時每年又新增加40萬的癲癇患者。在這些癲癇病人中,70%~80%的病人,能用抗癲癇藥物控制發作,但仍有20%~25%的病人不能很好地用藥控制,成為難治性癲癇,需手術治療。這不僅對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生理、心理上的創傷,也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因此,癲癇已不僅僅是一個棘手的醫學難題,同時也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來關注。這當中,癲癇患者的自我管理尤為重要。
1、癲癇的發病因素與臨床表現
兒童失神癲癇多在六七歲時起病;嬰兒痙攣癥多在1周歲內起病;內分泌的變化也可影響癲癇發作,如少數女性病人僅在月經期發作,稱為月經期性癲癇;也有少數病人僅在妊娠早期發作,稱為妊娠性癲癇;睡眠也可影響癲癇發作,如嬰兒多在醒后和睡前發作;另外,疲勞、饑餓、睡眠不足、便秘、飲酒、感情沖動等都能激發癲癇發作。近幾十年來,繼發于腦血管病的癲癇發作患者也明顯增加。
現代醫學已經證實,癲癇是一類疾病,并非是某一單個的疾病。據統計,目前在國際上已被廣泛公認的癲癇、癲癇綜合征和癲癇性腦病多達100多種。因此,對某一具體的前來就診的患者而言,給醫生提供客觀、詳細的發病情況對于明確診斷、確定治療方案和判斷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確診癲癇應規范
據北京癲癇病專業醫院專家介紹,在前來神經科門診就診的患者中,有些是癲癇患者,而有些是屬于非癲癇性的其他發作性疾病,如暈厥、兒童多發性抽動和癔癥性發作等等。專家告誡大家,癲癇患者的治療,應針對患者的病情做癲癇發作的視頻錄像監測,根據動態腦電監測儀檢查、短程睡眠/視頻腦電錄像監測檢查和睡眠多導分析監測的情況,以及患者腦磁圖、核磁共振(MRI、MRA、MRS)、ECT等影像檢查,經神經內、外科綜合評估后,為患者確定規范的、最佳的治療方案,以進一步提高臨床癲癇發作的控制率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專家特別指出,癲癇的確診和發作類型的準確判斷,是該病的治療管理即該病的護理、藥物治療和藥物的合理應用以及預后的判斷等至關重要的依據。由此看來,準確的診斷是至關重要的。除癲癇發作本身,醫生至少還應關注與癲癇發病、治療、預后及生活質量等密切相關的其他一些問題:①癲癇患者的家族史及遺傳背景;②癲癇患者的神經、精神發育史及是否有過熱性驚厥史;③與癲癇相關的其他一些神經系統異常表現;4癲癇患者的人格、心理狀況;⑤與癲癇有關的社會性問題;⑥與癲癇患者相關的環境因素;⑦癲癇患者大腦功能缺損的定位問題及認知功能的變化;⑧患者使用抗癲癇藥物的療效問題;⑨因抗癲癇藥物給患者帶來的各種副作用問題等等。而患者及其家屬應注意搜集這方面的情況,以便在就診時向醫生說明。
國外資料顯示,大約有1/4被認為是難治性癲癇而接受癲癇治療的患者并不是真正的癲癇,也就是說因為誤診為癲癇,而使抗癲癇藥物常常被錯誤地選擇或不適當地應用。在發達國家,有70%~80%的癲癇患者接受藥物治療,而在發展中國家只有50%的患者接受過藥物治療。而在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中,有90%的患者治療不適當,未能得到正規治療。
3、注重癲癇患者的自我管理
由于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病程長達數年甚至影響患者終身,癲癇患者需要得到醫生、家人、朋友、同事以及全社會的關愛。癲癇患者應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和學習。
作為癲癇患者,在配合醫生進行積極治療的同時,更應該加強自我管理,因為自我管理對維持癲癇患者最佳的健康狀況是重要的。癲癇患者的自我管理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藥物治療的自我管理,最簡單的理解是患者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服用抗癲癇藥物;第二是發作的自我管理,包括控制發作和控制發作所帶來的后果的措施;第三是生活的自我管理,包括控制引起癲癇發作的環境因素。國外文獻報道,這三個方面互相影響,自我管理的最終結果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自我管理越好,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專家指出,癲癇患者應避免高空作業和從事與機械、煙火、熔爐接觸的工作。不要獨自游泳,洗澡時盡量坐在矮凳上淋浴,不使用浴盆。避免熬夜和過度飲酒。獨自做飯時最好使用微波爐。可以參加絕大多數體育運動項目,但應該避免跳水、單杠、雙杠、吊欄、爬山、攀巖、滑翔、跳傘、沖浪等活動。不參加易造成腦損傷的拳擊運動。服用抗癲癇藥時必須注意按時服用。服用苯妥英鈉的患者,應定期找牙醫就診,防止牙齦增生。建議癲癇患者在癲癇發作后兩年內最好不要駕駛機動車,建議癲癇患者佩帶寫清姓名、家庭住址、聯系電話、疾病名稱的自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