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2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這個故事中隱含著的道理是,美女的“美”和帥哥的“帥”是“好我”,他們之所以能被別人接納,是因為相貌上的“好我”,而一旦有“丑”的“壞我”出現,他們就得不到關系中的愛與認可了。所以,這個男孩轉身而去,看起來是不能接納美女也大便的事實,但其實是不能接納自己也有丑的時候。
怎么在治療中讓來訪者放下對這個邏輯的執著呢?心理醫生可以戳穿來訪者這個邏輯背后的把戲,但只這樣做的話,就太生硬了。
于是,西恩在不動聲色地戳穿威爾的游戲后,講了自己一個故事。他說,他的太太放起屁來超厲害,一次,他被太太的屁驚醒了,接著,他家的狗叫了起來,最后,太太自己也被弄醒了,問他,是不是你在放屁,西恩說是。
西恩講這個故事時,忍不住狂笑,而威爾也大笑起來。故事講完后,西恩解釋說,“不完美才是好東西,它可以選擇誰進入我的世界……你的女生也不完美,關鍵是,你們是否合適。”
這次咨詢結束后,威爾立即去見他鐘愛的女孩——哈佛大學的史凱蘭去了。
愛到最深處之時,也常是最危險一刻
威爾和史凱蘭是在哈佛大學一個酒吧認識。當時,威爾與三個死黨去這個酒吧,一方面是為了“泡妞”,另一方面是繼續游戲——“三分鐘擺平一個笨蛋”。
這兩面威爾都得逞了,威爾不僅羞辱了以哈佛大學生而自居的克拉克,也贏得了史凱蘭的好感,兩人第一次擦出了火花。
戀愛關系是比治療關系更為深層的關系。威爾不敢與心理醫生建立關系,那么他更沒勇氣去和自己所愛的女孩建立真正的關系。或者說,這是更為艱難的挑戰。在西恩的啟發下,威爾終于鼓足勇氣去見史凱蘭了,并且兩人的關系一直發展得好像很順利。但危機一直存在。威爾一直不相信史凱蘭愛自己,史凱蘭的很多話,他都解釋為,史凱蘭并不是真心愛他。
譬如,她說:“有機化學對你這種人沒用。”他立即問,他“這種人”是什么人。
再如,他幾次對史凱蘭暗示,他懷疑自己只是史凱蘭的一個玩具,一個過渡性的男朋友,他的天才、貧窮和傳奇會給史凱蘭的生命添加一些色彩,但史凱蘭作為一個富家女,早晚會拋棄他,而最終還是會嫁給一個成功人士。
最后,當他們的愛情抵達第一個最高潮時,也迅速跌落了最低潮。
史凱蘭從哈佛大學畢業后,要去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繼續進讀,所以希望威爾和她一起去加利福尼亞州。但威爾拒絕了,他認為,如果到時她發現他的缺點怎么辦?那時她就會受不了他而拋棄他。
這傷害了史凱蘭,她說,如果你不愛我就該告訴我,你如果不愛我,我會消失,不會再出現在你的世界里。
聽了史凱蘭這番話,威爾立即說,我不愛你。這句話讓13歲時失去了父母的史凱蘭再一次痛得彎下了腰,而威爾也走了。
每個人都在堅持自己的邏輯,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邏輯看對方,結果,越愛時就越孤獨,因為越愛時就越堅持自己的邏輯,而這時就看不到對方的存在了。
史凱蘭認為,希望威爾跟自己去加州,證明她愛他。但在威爾的世界里,換地方是最可怕的事。他被父母拋棄,4次被送人寄養,其中3次被嚴重虐待。所以,他內心深處認為,換一個家是最可怕的事情。
于是,在第一次愛到最深處的時候,他們也遭遇了最嚴重的危機。這是他們各自堅守自己邏輯的結果。當然,主要是威爾堅守自己邏輯的結果。
不愿改變的心結是為了友誼
其實,這時不只是愛情到了第一個高潮,他的治療也到了一個高潮,威爾和西恩已建立了很深的信任。同時,威爾的事業也貌似將進入一個高潮,藍勃教授正接二連三給他介紹優裕的工作……
但是,對威爾而言,這是一種顛覆,他會恐懼。因為,他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長大,這讓他對自己的生存邏輯無比執著。這也是每個人的共同點。
我們每個人都深信自己的邏輯。假若一個女子說,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那么,她親近的男子一定都不是好東西。因為,她會愛上“男人都不是好東西”這個斷言,如若她遇到了一個“好男人”,她的世界就會有顛覆的危險,她的內心就會有失控的感覺。于是,為了避免這種失控感,她要么遠離好男人,要么會把好男人變成壞男人。
對威爾而言,他的一個斷言是“我只是一個玩具”,他的聰明可以給別人的生活帶來些樂子,但只要他出現一些“壞我”,一個親密關系會立即結束,對方會毫不猶豫拋棄他。他過去的人生經驗一再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當治療、愛情和事業都抵達一個高潮時,他內心的斗爭也就抵達了一個最嚴重的危機——是固守自己已有的邏輯,還是冒險接納新的邏輯。
不幸的是,我們都會堅持自己固有的邏輯。于是,人生就只是一個輪回。
有意思的是,化解這個危機的是他的死黨查克,這也是影片感人至深的一個情節。在建筑工地上休息時,威爾說,他覺得整天這樣做體力活也不錯,他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在未來一起玩耍和生活。
查克卻說,如果我們50歲時,你還和我在一起,我會殺死你。這令威爾非常震驚,因為他覺得,他和查克是如此好的朋友,他們在一起的時光是很幸福的。
但查克說,他每天最幸福的時候只有10秒,就是每天他去威爾家接他出來時。每次他都想象,這次見不到威爾了,那意味著威爾到了能施展才華的地方。但每次他都能見到威爾開門,這種幸福感便消失了。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看上去,我們每個人都限制了自己,都生活各種各樣的痛苦中。但是,我們之所以陷在這種痛苦中而不能自拔,是因為,這種表面上的痛苦其實有著極大的好處。我們之所以離不開痛苦,是因為舍不得這種好處。
威爾之所以自甘墮落,之所以浪費才華,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通過這樣的方式贏得了友誼,而他和查克等3名死黨的友誼,是他多年以來在這個世界上僅有的支持。
關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為了關系。我們常講自我價值感,其實我們追求的并不是孤獨的價值感,而是關系中的價值感。
在《心靈捕手》這部影片中,愛情是迷人的,心理治療的過程更迷人,但威爾無意中最看重的卻是和查克這些問題青年的友誼,因為這是他多年以來僅有的接納他的關系。西恩懂得這一點,所以當藍勃說威爾的朋友是“智障”時,他憤怒地為威爾辯護。
所以,當查克也對他說,你走吧,我渴望你順應你的天才時,威爾真正解脫了。前面有愛情、事業等美好而正確的生活等著他,后面則是多年死黨的督促、威逼和容納,那么威爾還有什么好猶豫的呢?
這不是你的錯
影片最后一個高潮,是威爾終于又來到了西恩的治療室,而西恩拿著威爾的卷宗,那上面有他的種種問題和受虐經歷,對他一遍又一遍地說:“這不是你的錯。”
西恩第一次這樣說時,威爾說:“我知道。”但是,威爾并不知道,他只是口頭上知道而已。所以,西恩繼續說。
威爾驚訝了,他甚至討厭西恩這樣說,所以說:“你不要戲弄我。”
但西恩繼續說:“這不是你的錯。”
終于,威爾的防線崩潰了,他撲在西恩身上,緊緊抱著西恩,像嬰兒一樣痛哭。
這種擁抱,有著極大的象征意義,意味著威爾終于第一次真正信任了好的關系。
“這不是你的錯”,這句話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治療力量,是因為小孩子一開始都是自戀的。別人對他不好,他會認為,這是因為他不好,所以別人才對他不好。治療中清理這種自我歸罪非常重要。
影片的最后,是威爾駕駛著查克等死黨送給他的破車,奔向加州,去找史凱蘭。
這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無論是治療過程,還是對威爾的內心的理解,都非常具有深度而且真實。威爾和西恩的扮演者也有極佳的表演。憑借這些因素,這部影片獲得了1998年奧斯卡獎的最佳配角獎(西恩的扮演者羅賓·威廉斯)和最佳編劇獎(威爾的扮演者馬特·戴蒙和查克的扮演者本·阿弗萊克),并獲得了其他多項大獎。
不過,作為心理學工作者,我想說,這部影片中,導演給了威爾太多的支持性因素,譬如他的天分、愛情、卓越的心理醫生和極講義氣的死黨,而在現實生活中,同時獲得這些因素非常不容易,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