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名]螃蟹。
[
性味]性寒,味咸。
[
功效]清熱,散瘀血,通經絡,續絕傷。
[
宜食]適宜跌打損傷,筋斷骨碎,瘀血腫痛之人食用;適宜產 婦胎盤殘留,或孕婦臨產陣縮無力,胎兒遲遲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為好。在煮食螃蟹時,宜加入一些紫蘇葉、鮮生姜,以解蟹毒,減其寒性。
唐·孟詵:“蟹,主散諸熱,治胃氣,理筋脈,消食。醋食之,利 肢節。”《隨息居飲食譜》:“蟹,甘咸寒,補骨髓,利肢節,續絕飭,滋 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爪可催產,墮胎。”《本草經疏》:“跌打損 傷,血熱瘀滯者宜之。”
[
忌食]平素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腹痛隱隱之人忌食;風寒感 冒未愈者,或宿患風疾,包括頑固性皮膚瘙癢疾患之人忌食;月經 過多、痛經、懷孕婦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切忌食生蟹及未煮 熟的蟹,民間雖有“生吃螃蟹活吃蝦”的說法,但這是不可取的;蟹 忌同柿子、兔肉、荊芥一起食用。
《本草衍義》:“此物極動風,體有風疾人,不可食。”《本草綱 目》:“蟹不可同柿及荊芥食,發霍亂,動風。”《本草經疏》:“脾胃寒 滑.腹痛喜熱惡寒之人,咸不宜服。”《本經逢原》:“蟹與柿性寒,所 以二物不宜同食,令人泄瀉,發癥瘕。”《隨息居飲食譜》:“蟹,多食 發風,積冷,孕婦及中氣虛寒,時感未清,痰嗽便瀉者,均忌。反荊 芥,又忌與柿食,誤犯則腹痛吐利。”《別錄》:“蟹爪主破胞墮胎。”
《本草綱目》:“蟹爪墮生胎,下死胎。”
[
按語]在每100克蟹肉中,含蛋白質14克,脂肪2.6克,碳水 化合物0.7克,灰分2.7克,鈣141毫克,磷191毫克,鐵0.8毫克, 維生素A 230國際單位,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11毫克,尼 克酸2.1毫克,蟹肉中含有10多種游離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甘氨 酸、脯氨酸、組氨酸、精氨酸含量較多。
螃蟹肉味鮮美,營養豐富,但死螃蟹忌食之。因為螃蟹喜食動 物尸體等腐爛性物質,故其胃腸中常帶致病細菌和有毒物質,一旦死后,這些病菌大量繁殖。另外,螃蟹體內還含有較多的組氨酸, 組氨酸易分解,可在脫羧酶的作用下產生組胺和類組氨物質,尤其是當螃蟹死后,組氨酸分解更迅速,隨著螃蟹死的時間越長,體內積累的組氨越多,而當組氨積蓄到一定數量時即會造成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