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獐骨、獐髓)
[
俗名]河鹿肉。
[
性味]性溫,味甘。
[
功效]補益臟,催乳。
[
宜食]適宜陽氣不足,氣血虧損.身體贏弱,營養不良,產后 缺奶之人食用。獐肉性同鹿肉,適宜秋冬兩季食用。
《子母秘錄》:“主乳無汁,獐肉作攉食。”
《隨息居飲食譜》:“獐肉甘溫,祛風,補五臟,長力,悅容顏。 按食療云:八月至十一月食之,味美勝羊。”
[
忌食]凡屬陰虛火旺之人忌食。獐肉性溫熱,春夏之季忌 食。根據前人經驗,獐肉忌與蝦、生菜、梅子、李子同食。
《金匱要略》:“獐肉不可合蝦及生菜、梅、李果食之,皆病人。” 南北朝·陶弘景:“獐肉不可合鵠肉食之,成癥痼也。”《隨息居飲 食譜》:“多食發痼疾,患消渴。”《飲食須知》:“十二月至七月食之動氣,多食發消渴及痼疾。”
[
按語]獐為鹿科動物,獐骨以及獐的骨髓與脊髓.皆性溫味 甘,為滋補強壯食品。《名醫別錄》中說:“獐骨主虛損泄精,獐髓 益氣力,悅澤人面。”《日華子本草》亦云:“獐骨益精髓,悅顏色。” 所以說,秋冬煨湯食用,大補虛勞體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