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通過耳內的感受器接受氣象因素的刺激。
有人觀察到,家兔血壓在氣壓降低時降落,氣壓變化對母牛的產奶有影響,這些事實表明:氣壓可以引起體內復雜的生理反應。
第四是通過鼻腔及其粘膜接受氣象因素的刺激。
長期的冷刺激可使鼻粘膜的毛細血管收縮,血流減少,形成干裂。有人指出,鼻粘膜分泌較多時與其中抗體濃度的增加是平行的。也有人認為,鼻粘膜分泌之抗體與血清中的分泌是平行的。因此,當相對濕度降至30%以下時,能使上呼吸道粘膜出現干燥不適感,并可產生粘膜的破裂和感染,中醫稱秋為燥金之令,常易罹患上呼吸道感染是有科學根據的。
第五是內分泌系統參與了反應。
當寒流來到時,可有利尿現象。這似乎由于,至少部分是由于垂體后葉抗利尿素發生波動的緣故。此時還可以看到甲狀腺濾泡內毛細血管高度充血,濾胞中膠質消失。
寒冷刺激時還可見到尿中17一酮類固醇波動,這是由于氣象因素引起ACTH的波動而作用于腎上腺皮質的結果。
濕溫氣流可使饑餓動物的血糖降低,其波動范圍比冷濕或冷干的影響為大,這是胰島素分泌發生變化的關系。
值得指出,氣象因素作用于人體的機理是非常復雜的,上述引證僅僅借以證明六淫為病是有科學根據的。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一門新興的學科——“醫學氣象學”誕生了。這門學科是專門研究大氣環境對人體作用影響規律的一門邊緣學科,它的任務是探索自然和人工環境下人類生活的合適氣象條件,保護人類免受不良氣象條件的影響,并且利用有利的氣象條件增強人的體質,防治疾病和促進人類的生產活動,自1956年以來,國際上曾陸續召開了專門的學術會議,進行了有關方面的研究和討論,目前這一問題正日益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
醫學氣象學主要認為以下氣象因素對人體生理、病理、疾病構成影響:
氣溫:根據前蘇聯科學家的建議,依據不同的氣溫將天氣分為七類:極熱天氣,大于30℃;熱天氣,21℃~30℃;暖天氣,16℃~20℃;涼天氣,11℃~15℃;冷天氣,1℃~10℃;寒天氣,0℃~一9℃;極寒天氣,一25℃以下。
上述七類氣溫對人體的影響是顯著不同的,如高溫可使人“中暑”,低溫可使人“凍傷”、“休克”。一般他說,在適當濕度下,最適宜人體的氣溫是18℃~20℃。這個氣溫符合古人所說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寒溫中適,即指不冷亦不熱的氣候,這種氣候人們會感到很舒服。事實證明,長壽老人多的國家和地區氣溫都比較適中。
不但氣溫高低影響于人,氣溫的變化亦影響于人,人們常把氣溫變化用下列術語表示:
氣溫暴降——指氣溫降低超過4℃;
氣溫降低——指氣溫降低在4℃以內;
3/3 首頁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