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生病住院的親友送上一束鮮花,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然而,這種看似充滿溫情的作法,近來遭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去年4月,素有愛花傳統的英國國民健康服務機構及部分醫院,將鮮花拒絕于病房之外。在我國,筆者最近在上海仁愛醫院門口看到貼出的告示:“為了您和患者的健康,請選擇適當的方式送上自己誠摯的祝福。請所有帶花看望患者的探視者,務必將花留給導醫小姐,由醫院全權處理。”在這家醫院的走廊和病房里,鮮花已經銷聲匿跡,一律由絹花取而代之。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這些醫院禁花的呢?據了解,這家醫院最近一連出現了幾件怪事:
一位患者在手術后莫名其妙地發生了“感冒”,幾個噴嚏下來,竟然導致傷口裂開。
另一名呼吸道疾病患者住院后癥狀反而加重。
經檢查,醫生認為出現怪事的根緣在于擺放在病人床頭的鮮花。
鮮花能致過敏反應
有證據表明,鮮花是常見的過敏源,可能引發或加重多種疾病。加上賣花者常在花籃上噴灑香水,就更容易誘發過敏性疾病,加重皮膚及呼吸道的病情。
據了解,每年五六月份及國慶節前后,過敏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氣管哮喘等容易發作。專家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此時鮮花盛開,空氣中花粉含量明顯增加,人們吸入花粉后,過敏體質者就會被誘發過敏性疾病或呼吸道疾病。
專家介紹,對花粉敏感的人群要比對青霉素過敏的人群多得多。上海市有5%~10%的哮喘人群,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由花粉引發的。相關研究表明,至少有200多種花粉可誘發人體出現異常的變化。另外,花卉等植物在夜間要消耗大量的氧氣,與病人爭奪室內氧氣,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
鮮花可能誘發細菌感染
據介紹,鮮花一般是插在浸有營養液的花泥上出售的,而這些營養液往往是細菌的溫床。曾有專家對插有鮮花的花瓶里的水進行了細菌檢驗,發現其中細菌的種類之多、數量之大,竟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鮮花插入花瓶1小時后,花瓶中一茶匙的水即含有細菌約10萬個;3天之后,可增至2000萬個。
這些細菌一般來自種花處的土壤。當花插入盛自來水的花瓶后,細菌即以花莖和水中物質為養料進行繁殖,并會隨水分的蒸發而飄浮于周圍的空氣中,嚴重時會讓患者傷口發生感染或誘發肺部感染。
更為可怕的是,眼下有些不良商家從病房低價收購二手花,稍改包裝再出售給其他探病者。如果這籃鮮花是從傳染病患者的病房收購的,就很有可能攜帶相關病菌,若再轉手送給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就會使這些患者雪上加霜。
鮮花療法獨樹一幟
雖然鮮花可能會誘發某些疾病,但鮮花療法對患者的心理作用不可抹殺。久臥在床的病人心情易煩躁,一束鮮花帶給他的不僅是芬芳,更重要的是一種勃勃生機。英國醫生巴赫曾研制出一些鮮花藥方,可產生減輕壓力的療效。巴赫將采集的野花浸泡在容器中的溪水或泉水里,放在陽光下曬4~6小時,再浸泡在白蘭地酒里,喝半杯用這樣的兩滴酒混勻的水,可以調治心理和精神性疾病。研究表明,鮮花療法可以治療的疾病還包括疼痛、潰瘍和焦慮等,可以同對抗療法、順勢療法、心理療法和精神療法結合使用。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各成員國使用鮮花療法。
探病送鮮花不必一刀切
市民市民對醫院禁止送花看法各異。一位陳女士認為,探病送營養品既貴又“老土”,送水果對方可能吃不了幾口,送鮮花則既時尚又省心。如果醫院禁止送花,真不知送什么好。更多的市民則認為,鮮花對某些病人的危害不可忽視,但是醫院對探視病人送鮮花也不應一刀切。市民們建議,醫院應在病區門口張貼“溫馨提示”,注明哪個病房可以送花,哪個病房不能送花。
醫生對此,一些專家建議:
●市民應盡可能去正規花店買鮮花,不要購買噴有化學芳香劑的鮮花和花籃。
●在探視呼吸道疾病、過敏性疾病、有傷口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如燒傷、外傷、艾滋病、剛動過手術,尤其是接受了器官移植手術的病人時,不要送鮮花。
●在病房里擺放鮮花時間不宜過長,要經常換水,及時清理凋謝的花,不要用輸液剩下的液體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