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提醒
九月份隨著白露節氣過后,氣溫由熱轉涼,且日均溫差變化較大。九月份恰逢教師節,中秋節和國慶節前夕,又是大、中、小學生結束暑假開學。這一季節,仍應注意對食源性疾病、細菌性痢疾的預防,同時注意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預防。
節假日期間應注意食品衛生,謹防食源性疾病發生
食源性疾病是一組能借助食物傳播的疾病,常見的有痢疾桿菌、傷寒桿菌、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瀉性大腸桿菌等病原菌。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病例可伴有發熱,嚴重者可出現脫水。該疾病還具有發病突然、病例集中,可呈散發或家庭多例感染,或在學校、幼托等集體用餐單位以集體性食物中毒形式表現的特征。九月份恰逢大、中、小學新學期開學;又是教師節;中秋和國慶節前夕,辦酒宴和聚餐隨之增加,同時9月份仍是食源性疾病發病高峰期,因此,各食品行業單位、食堂、盒飯公司要把好食品衛生關,提供清潔、衛生、合格食品,預防集體性食源性疾病發生;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自辦酒席應注意食品安全,防止生熟不分,污染食品;在節假日外出旅游度假的市民應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半生食品、腐敗變質食品,預防食源性疾病發生。
喝開水、食用安全衛生食品,預防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在本市較為常見的腸道傳染病。臨床上主要為腹痛、腹瀉、大便呈粘液、粘胨或膿血便,病例可伴有發熱、里急后重,嚴重的病例可發展成為中毒性菌痢,危及生命。目前仍處在細菌性痢疾的發病高峰,9月份正值學校、幼托開學之際,因此各類學校、幼托等集體用餐單位應落實飲水衛生,加強對食品衛生管理,預防因食用污染的食品引起食源性菌痢的暴發,幼托機構加強晨間檢查,發現病人及時隔離治療;市民仍應做到不喝生水;不吃腐敗變質、無證食品;培養飯前便后要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預防細菌性痢疾。
注意氣溫變化,預防普通感冒等疾病發生
9月份正是氣溫由高到低轉換期,日均溫差變化大,易發生普通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和哮喘復發,因此,各學校、幼托機構和市民在這一季節一定要注意氣溫變化,做到添加衣物;同時做好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等預防措施,預防普通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九月份是萬物收購,百花盛開的季節,有哮喘病史的人應注意避免吸入過敏原而誘發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