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與
《家庭醫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節奏加快的現代化生活,給人們的心理帶來了沉重的壓力。渴望的人們,尋求各種各樣的健身方式,以維持和增進。在眾多的健身方式中,書法以其自身的優勢,普遍受到人們的歡迎。 長期堅持練書法能使人長壽,這是古今許多事實所證明的。有史料可查,歷史上著名書畫家大多高齡壽終:隋時智永和尚活了近百歲;唐代歐陽詢85歲,虞世南89歲,顏真卿76歲,柳公權88歲;明代文征明90歲,董其昌82歲;近代吳昌碩83歲,齊白石94歲;現代書家郭沫若90歲,張大千84歲,沈尹墨88歲,林散之87歲,孫墨佛年逾百歲……這些事實證明長期從事書畫練習,可以使人長壽。
練習書法亦可使患慢性病的人恢復。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曾患嚴重的慢性病,后由于長年累月地練習書法。竟然病體康復,精力充沛。當時毛澤東主席曾寫信給她說:“你的字好,又借此修養腦筋,轉移精力,增進,是件好事。”陳毅同志也曾為之題詞:“書法系藝術勞動,亦系體力勞動,立群同志運用書法恢復,這是重要的創舉,值得我們學習。目前立群同志已恢復工作,書法已臻佳絕,可謂兩得,可喜可賀。”
書法可以養性益壽,其中奧秘值得探求和研究。一般的說,寫字要有正確的姿勢,即頭正,身直,臂開,足穩;執筆要求指實,掌虛,腕平,掌豎;運筆需要活動腕肘。全部達到這些要求,就得“練功”。用筆時,要“養神驚虛,端己正容,秉筆凝視,臨池志逸”。書法運筆的過程中,采用剛柔曲直的線條,遠近疏密的距離,濃淡燥濕的墨色來表現思想感情,這一點書法同氣功、太極拳有相通的地方。俗話說,寫字如練拳,故有健身作用。
練習書法能陶冶人的性情,凈化心靈。因為寫字要絕慮凝神,心平氣和,精神狀態完全進入“靜”的境界,一靜而制百動。久之使書寫者的身心得到鍛煉,達到寧靜致遠,自然也就使人延年益壽。
近幾年來,書法的康復作用逐漸被醫學界所認識和運用,特別是在精神病人的康復治療中有其獨特的作用。筆者曾對此進行了觀察和研究,為此撰寫了一篇醫學學術論文《63例精神病人的書法行為治療》,發表在2000年第15卷第3期的《中國康復》雜志上。書法對人體具有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作用,在生理上可使心率和呼吸頻率減慢,血壓降低,腦血管擴張和EEG頻率增快等;在心理上能使人心情愉快,精神輕松,減少緊張和焦慮,同時能提高興趣,改善人際關系,更好地恢復社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