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7%的人不愿在黃燈閃爍時停車 心理問題影響行車心情 從而引發交通事故北京百名有車族心理、生理體檢報告已經完成。至此,由信報和千福健康體檢中心聯合發起,為期三周的“百名有車族免費體檢”社會調查活動圓滿完成。
在被訪的92名司機中近1/3存在強迫、敵對、偏執等心理異常。調查中還發現,68.7%的人在黃燈閃爍時不愿停車;50%的被訪者在遇到道路阻塞時不能耐心等待;48.2%的人遇到強行占道者不會主動讓行。心理問題的出現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行車時的心情,從而引發了行車糾紛。??
被訪對象
體檢司機近八成是白領
此次免費體檢調查活動共回收心理體檢有效問卷97份,生理體檢有效問卷92份。從92人的職業背景來看:教育工作者21人,占22.8%;工程人員18人,占19.6%;民營企業家14人,占15.2%;國家公務員11人,占12%;個體商販10人,占10.9%;醫務人員7人,占7.6%;旅游工作者7人,占7.6%;保險代理2人,占2.2%;其他工作2人,占2.2%。接近八成被調查者的工作主要以管理和技術為主,主要職業構成為白領。
參加體檢的人員全部為私家車車主,年齡在20歲到58歲之間。其中,參加心理測查的人數為97名,男性78名,女性19名,平均駕齡近8年。??
調查結果
近1/3存在偏執等異常心理
經測查,心理狀態正常的人為35例,占36.1%;一至五項心理因素異常的30例,占30.9%;六至十項心理因素異常的32例,占33%,接近1/3。這些異常的心理因素主要有強迫、敵對、偏執等。
千福體檢中心醫護部主任劉平認為,正常人出現個別項的心理因素異常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出現了六項以上的心理因素異常,那就說明受檢者已經出現了一定的心理問題,必須注意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但劉主任也指出,此次檢查中,絕大部分出現心理因素異常的有車族程度都比較輕,屬于輕度異常。??
強迫狀態 位居異常心理首位
在檢查中還發現,排在前五位的異常心理因素依次為“強迫”(52人,53.6%)、“敵對”(51人,52.6%)、“軀體化”(44人,45.4%)、“偏執”(38人,39.2%)、“人際關系”(37人,38.1%)、“抑郁”(34人,35.1%)。
其中,40歲至49歲的中年組“強迫狀態”較其他三個年齡組低,這與此年齡段的人心理狀態比較穩定,自我調節能力較強有關。值得注意的是,30歲至39歲組中出現“軀體化障礙”的人超過了2/3。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他們工作中的壓力、過度緊張、疲勞等因素影響到了心理活動,久而久之轉化成軀體上的不適感。
97名被訪者中有35人曾出現行車事故,32人發生過行車糾紛。其中,出現交通事故或糾紛的人中,21人有“強迫狀態”;20人有“偏執狀態”;19人有“軀體化障礙”。可見,心理問題的出現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行車時的心情,從而引發了行車糾紛和交通事故。
調查中還發現,68.7%的人在黃燈閃爍時不愿停車;50%的被訪者在遇到道路阻塞時不能耐心等待;48.2%的人遇到強行占道者不會主動讓行。18.5%的人坦承自己不會主動避讓行人和非機動車。
千福體檢中心的劉平主任認為,在情緒不好時,一定要控制自己,不要把不好的情緒帶到行車過程中。
不良習慣 是抽煙喝酒不運動
另外,還有一些被訪者隨機填寫了一部分自己的生活情況,從這些數字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有車族們不健康的生活習慣:
填寫“運動情況”的62人中:基本不運動和偶爾運動的29人——不愛運動的人接近受訪者一半。而每周運動1次至3次的有22人,4次以上的7人;
填寫吸煙情況的50人中:長期吸煙者35人,為被訪者70%。被動吸煙者12人,不吸煙者3人;
填寫飲酒情況的51人中:每天都要飲酒的17人,占受訪者1/3。偶爾飲酒的有23人,10人從不飲酒;
填寫睡眠情況的70人中:從不定時睡覺的7人,占被訪者10%。每天睡眠能保證7小時以上的40人,低于6小時13人;
填寫飲食情況的74人中:認為自己的飲食葷素能夠達到均衡的49人,喜歡吃肉食的19人,喜歡吃素食的2人,喜歡吃酸食的3人。??
過半的人體重過高
而參加身體體檢的人有92人,其中男72人,女20人。在92名有車白領中,排在前五位的體檢問題依次是,體重過高(50人,54.3%)、屈光不正(40人,43.5%);脂肪肝(34人,37%);血脂高(34人,37%);牙結石(29人,31.5%)。
千福體檢中心客服部終檢醫師韓家如認為,超過一半的有車族體重過高,還有不少人出現了脂肪肝和高血脂癥,其主要原因就是有車族的飲食不科學,而且不愛運動。另外,韓大夫還認為,有車族相對其他人經常在相對封閉的車廂中待著,不流動的空氣造成局部氧壓太低,這比較容易引起腦干缺血,使人出現眩暈、視力模 而43.5%的受訪者出現“屈光不正”的視力問題,韓家如認為目前雖然不能判定這個問題的出現與駕駛車輛有何直接關系,但視力出現問題,卻是行車的一大安全隱患。??
醫生建議
四種療法簡單有效
出現這種輕度心理問題后,應該如何解決呢?劉主任認為,“自助法”、“放松法”、“轉移法”和“宣泄法”是目前比較有效且簡單易行的方法。
自助療法
“現代人生活節奏緊張,工作壓力大,生活刻板,規律性過強,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不太注意調節節奏。長期在這種情況下生活的人很容易出現強迫、敵對、偏執等多項心理因素異常的狀況。那么大家就應該注意調節好工作、學習、生活、娛樂之間的關系,勞逸結合,自己幫助自己走出壓力,這就是‘自助法’。”劉主任還認為,遇到生活中的壓力時,一定要正確對待,盡量放松緊張情緒,放下心理包袱:“有句古語叫做‘既來之,則安之’,只有良好的心態才能保證良好的身體狀態。”
放松療法
放松法是指適當加強體育活動和娛樂活動,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
轉移療法
轉移法則是當人們遇到過大壓力時,不妨索性丟開這種壓力,將注意焦點轉移。如果自己無法丟開,還可以讓別人來幫你拉開,以達到自然而然的放松。
宣泄療法
在參加體檢的有車族中,很多人都是公司、企業的負責人。劉主任認為,當這部分人遇到心理問題時,很多人會選擇自我壓抑,而不好意思將這種壓力向他人傾訴。“這部分人群可以選擇‘宣泄法’,即找一個固定的心理醫生,把心中的郁悶向醫生傾訴出來”。
劉主任最后強調:“如果以上四種方法都沒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在必要時,就可以求助心理醫生,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相應的藥物來調整。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必須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