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僅為2~10秒鐘,很少超過30秒鐘,如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有時還誤以為孩子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各種形形色色的自動癥可能會誤認為孩子頑皮等。
3.絕無不良反應的治療是否可信:一些家長不愿意帶孩子去正規醫院診治,認為
抗癲癇西藥都有不良反應,會傷腦子、傷肝等。因此,這些家長帶孩子到各個打著“根治
癲癇、絕無不良反應”的診所,不惜花重金買各種膠囊、沖劑。可是事與愿違,孩子的癥狀不但沒有好轉,甚至會加重或出現了其他不良反應。
事實上,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的藥物是不存在的。家長應該明白有些發作性癥狀根本不是
癲癇,如果按
癲癇治療不但沒效果,還可能給孩子帶來不良反應。明確診斷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之一。
4,藥物是否越貴越好:有些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每天只吃很便宜的藥,而其他孩于每天卻要吃十幾元的藥,就誤認為孩子受了委屈,于是就換上其他的貴藥或者新上市的藥。其實,
癲癇的藥物治療要根據患者的發作類型、不良反應情況進行選藥,而不是藥物越貴越好。如果貴藥不對癥,也不會有好的療效。而且頻繁換藥也影響療效。
(三)如何配合醫生做出正確診斷
與成年人一樣,孩子發作時的具體表現對于診斷有重要意義。家長往往是發作的目擊者,對發作的準確描述關系到醫生的診斷。特別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切不可隨意夸大或縮小發作的情況。有的家長為了引起醫生的關注,將孩子的發作說得很嚴重。如發作持續時間本來是2分鐘,說成30分鐘。除了
癲癇持續狀態,沒有任何發作能持續這么久,而一些非
癲癇性疾病,如癔病發作可以持續較長時間。這樣一來,影響了醫生診斷的準確性。而有的家長不愿意承認孩子患
癲癇的事實,總是隱瞞一些實際情況。這都是不可取的。現在許多家庭都有攝像機,將患者的發作過程錄下來,就診時給醫生播放,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孩子母親孕期情況、出生時情況、過去病史及家族史等都對診斷有重要意義,就診時要和醫生如實講述。
觀察孩子的發作情況是十分重要的,而許多家長都不能清楚地描述孩子發作時的表現。當患兒出現發作時,父母往往感到恐懼、不知所措、手忙腳亂,而忽略了對發作的觀察。孩子發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冷靜,注意觀察整個發作過程,尤其注意眼睛和面部表情,上肢和下肢的姿勢以及抽搐的情況.
(2)把孩子移離危險區,松開衣領。
(3)保護孩子,用松軟的枕頭、衣物等墊在頭下,以免頭部在抽搐時,強烈反復地碰撞地面。
(4)不要嘗試去對抗或強壓抽搐的頭或肢體。
(5)不要往孩子嘴里塞任何東西。
(6)不必對孩子按摩或行人工呼吸。
(四)正確面對現實,保持良好心態
孩子被確診為
癲癇后,父母的心理反應是復雜的,一般經歷震驚、否認、悲哀、埋怨及適應和調整階段.有的父母可較快適應,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和疾病。也有的父母可長期停留在某一階段,往往過分夸大了患兒的不利因素,對孩子采取過多保護,過分包辦,放縱行為,疏忽教育學習,使
癲癇患兒容易出現學習困難及情緒障礙等行為問題;也有的父母會嫌棄孩子,加重孩子的自卑、消極、孤立的情緒或對前途喪失信心。
家長的態度不但影響了孩子的心理發育,也直接的影響了孩子的治療.有的家長不愿意承認孩子患癲癇的事實,不按醫囑給孩子正規服藥,而是四處求醫,希望推翻
癲癇的診斷;也有的家長希望給孩子“最佳’’治療,在還未觀察到藥物效果的時候就不停地給孩子更換醫生和藥物。這些做法都延誤了孩子的治療。
實際上,
癲癇是兒童期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而80%以上的患兒通過正規治療可以完全控制發作。家長的種種不良心態會影響正規治療和孩子的心理狀況。在孩子被診斷為
癲癇后,家長應及時向專科醫師咨詢孩子發病的原因、發作時的對策、藥物的療效以及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等與孩子疾病相關的醫學知識,做到心中有數。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情緒波動后,家長應爭取
2/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