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10-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3.3 蝶骨電極 在常規10-20系統電極檢查的基礎上,根據檢查的實際情況可采用各種蝶骨電極,常規采用馮應琨(1963)改良的不銹鋼針 灸蝶骨電極。若臨床病史、體征及常規電極檢查和其他檢查,懷疑有病灶在前顳葉和額葉者,可采用前蝶骨電極,若臨床和常規電極檢查,懷疑病灶在后額葉者,可 選用后蝶骨電極,對小兒和面部畸形蝶骨電極插入十分困難者可采用小蝶骨電極。
4 誘發試驗
系通過各種方法,給予受檢查者的刺激,改變腦的機能狀態,使腦部原有潛在的異常電活動爆發出來,或使已有的異常腦電活動得到增強。但是誘發的種類不同,其 效果不盡相同。即使同一類型的誘發,由于誘發量程度的不同,結果亦有差異。對癲癇患者應根據癲癇發作的不同情況,選用適當的誘發方法,以提高受檢查者的陽 性率和定位的準確率。
4.1 常規誘發試驗 癲癇患者應常規作睜閉眼試驗;過度換氣試驗;閃光(聲)刺激試驗等,過度換氣為常用的有效方法,但須注意為確保檢查的質量,呼吸要有足夠的深度(換氣量為正常的5~6倍),頻率為20~25次/min,整個試驗持續3~5min。
4.2 剝奪睡眠及睡眠試驗 本法可用于各型癲癇而特別在睡眠中發作者和精神運動癲癇,常能誘發出癇性放電和額葉棘波。一般可提高陽性率20%~30%。為最安全可靠的誘發方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資料報告,睡眠誘發可獲得更多的信息。
4.3 藥物誘發試驗 美解眠是目前臨床上較常用的誘發劑。注意該試驗有一定的假陽性,應結合臨床考慮,但它在癲癇的定位診斷中具有肯定的價值。
5 腦電監測
常規的腦電檢查僅有40%~60%的病人能記錄到癲癇樣發作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長時間記錄腦電圖的儀器問世,大大提高了癲癇診斷的陽性率和癲癇源發灶定位的準確率[2]。目前應用于臨床的有三類:(1)錄像腦電圖;(2)動態腦電監測;(3)無線監測。
6 癲癇灶的腦電圖定位
癲癇源灶的定位應注意以下一些基本問題:一是不含有正常神經細胞功能的病灶區,為病損的中心;二是部分受損或未受損的神經元組織圍繞在病損周 圍,這些神經元具有異常的興奮性和自發性癇病放電活動,也就是原發性癲癇灶的區域;三是附近或遠處的神經元但與癇源灶有突觸聯系,可能參與癲癇活動,癲癇 源灶的EEG定位,它們是繼發性癲癇放電區域。因此,不僅要找到原發棘波灶的確切部位,并肯定其范圍,而且還要盡可能擴大電極探測范圍尋找繼發性棘波、尖 波及發作性腦電波等部位和范圍[2]。癲癇原發放電區和繼發放電區,要靠更精確的EEG監測,把癲癇原發放電和繼發放電區區別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