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2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我市正式將心理課納入課程表,每兩周一課時,但沒教材,師資不足,配套不完善
記者在昨天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課堂》專題工作會上獲悉,本學期開始,心理課正式納入我市中小學課程表,每兩周安排一課時。據悉,這是我市在全國率先解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編制、職稱評聘等問題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一個重大突破。
“課時有了,誰來上課”
同安新民中心小學校長邵永紅講了一個故事:有個人得到一件華麗的睡袍,很喜歡,穿上后,突然發現房間的地板、家具看著很不順眼,與漂亮的睡袍不相配,于是他換了新的地板和家具來與睡袍相配!耙研睦碚n做成一件有價值的‘睡袍’,不是上幾節課就可以的,要有教材,有老師,有教研活動和督導等配套的機制,否則就是一紙空文!
事實上,邵永紅提出的問題,是多數學校面臨的實際問題。
“課時有了,誰來上課?”市教科院心理教研室主任胡勝利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每兩周安排一課時,“按一所36個班規模的學校計算,每周有18節心理課。如果心理教師按每周12節心理課加8小時心理咨詢為滿工作量,還有6節課誰來上?”
胡勝利提供了一組數據:加上今年新招聘的教師,目前我市中職中小學有專職心理教師120多名,有很多學校還未配備專職心理教師!俺兄睂僦新氈行W和思明、湖里區屬中學基本按編制配齊專職心理教師外,同安、翔安兩區只有一所中學配有心理教師。小學中,島內約半數小學配備了專職心理老師,島外則幾乎為零。”
即使是配了心理老師的學校,還存在著將心理老師“挪作他用甚至完全改行”的情況,F有的心理教師,最明顯的弱點是經驗不足,上課太茫然。有的教師把心理咨詢師的角色帶進了課堂,“課堂成了市場”。還有的,把心理課上成心理學理論教育,或是思想品德課。
“沒有教材,各上各的”
昨天在會場,新民中心小學帶來的自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脫銷”,一位老師找到邵永紅,一下子就要了40套。這套自編的教材《心舟》上個月正式出版,分為1至6年級共6本,已被省內十幾所學校選用。
據了解,目前我市中小學或多或少已涉及了心理課程,但心理老師們都是各上各的,沒有統一的教材。“這是老師最頭痛,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缺憾。”胡勝利說,高校、地方和學校編制的公開出版的中小學教材有幾十種,已開課的學校各自選擇其中現成的某一類教材。像新民中心小學和金尚中學這樣自編教材的,在國內屈指可數。
心理老師們認為,這些教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畢竟中小學各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不同。如果要適合本校實際需要,必須以校本教材為主,一綱多本。
據悉,市教科院心理教研室將在3至5年內編寫一套適合本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地方教材,12個年級24冊,每冊10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