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2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近年來,過勞死現象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據統計,在30歲至50歲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過度疲勞引起的致命疾病。然而,心理衛生專家指出,過勞死現象中潛伏著另一個罪魁,那就是心理疾病。
在高壓力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大約1/4的人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一個人長期疲勞、緊張、焦慮、抑郁,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生理科學研究表明,大約65%的身體疾病與心理因素有關。許多人有抑郁、焦慮感覺時,都不愿意承認自己有心理疾病,更不愿接受心理治療。因為對于焦慮、抑郁,大家習以為常,“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何病之有?
事實上,過勞死大都與心理憔悴有關。心理憔悴有一系列癥狀,睡眠不好食欲欠佳,記憶減退頭腦昏暈,人們往往以為僅僅是休息不好,不如精神分裂嚴重。然而,癥狀積累漸漸成為習慣,甚至依賴藥物改善,那就嚴重打破生物節律,極大損害身體健康,以致成為過勞死的根源。
一般來說,人們對心理健康存在三大誤區:其一認為焦慮、抑郁不是疾病。其二,認為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其三,認為心病只需心藥醫。
實踐證明,防止心理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與良好心態,是根本途徑。據預防醫學調查,勞逸適度、誠懇守信的人,可能使疾病減少數據如下:55%高血壓,75%中風和冠心病,50%糖尿病,33%腫瘤等等,使社會平均壽命延長10年以上。
預防心理疾病,也要講究合理膳食。粗細糧搭配,多吃新鮮蔬菜和雜糧,力戒暴飲暴食。國際衛生會議維多利亞宣言指出: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是維護人健康的四大基石。其中的心理平衡,是防御神經衰弱的措施,是保證生理平衡的必要條件,也是抵抗一切疾病的主觀重要因素。
名詞解釋: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于積重難返突然引發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救治不及,繼而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