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2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不久前,在一起搶救特大車禍事故現場,消防戰士在講述營救被困人員時,泣不成聲。即使電視機前的看客,看到遇難者血肉模糊的鏡頭也會不寒而栗,更何況每時每刻都要直面災害、直面鮮血,都要和死神搏斗的救災官兵。每有突發事件需要他們救援時,心靈受到的震撼自不用說。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當人們遇到慘烈的情境時,都會產生諸如焦慮、悲傷、恐懼等相應的心理情緒,這叫做應激反應。適當的應激反應,能夠激發人的斗志,挖掘人的潛能,但過度的應激反應,則會嚴重制約人的思維水平和行動能力,使人的思想和行動出現異常和障礙。
消防官兵是現代社會搶險救援的主體,他們24小時處于戰備狀態,一旦有警情就要立刻趕赴現場處置各種突發事件和社會救助。在身體不眠不休、超負荷運轉的同時,他們的心靈還要為遇難者的生死血淚焦慮著,這是一種巨大的身心煎熬。
對于從事超負荷身心壓力的職業人士來說,如果得不到持續的心理輔導,則可能出現抑郁等嚴重的心理問題,當患者處于嚴重的焦慮狀態時,甚至有可能由于無法忍受焦慮的折磨而自殺。抑郁癥患者同時具有焦慮癥狀時,自殺的風險性更高。
因此,處于搶險救援第一線的官兵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有關部門應該以人為本,著手為他們解決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心理問題,維護其身心健康。(張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