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9-23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心理的健康不僅僅會引起一個人情志的改變,而且還會導致某些疾病的發生。
心理社會因素對身體內臟器官功能的影響是通過情緒活動而實現的,積極的情緒對人體活動會有促進作用,而焦慮、憂郁、恐懼、痛苦等消極的情緒則可能導致神經活動機能失調,進而引起某些疾病。
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會表現出不同的情緒、心理的變化,這時,消化系統也會隨著你的心理波動出現“情緒化”的反應,想一想,當你精神愉快時是不是胃口大開;而心情憂郁時會覺得吃什么都沒有滋味?
隨著臨床醫學對心理因素的關注,一類發病與心理異常密切相關的消化系統疾病被從傳統的疾病分類中分離出來,這就是正日益受到關注的胃腸功能紊亂,又稱功能性胃腸病。此類疾病跟現代人的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快、精神負擔重有很大的關系,如過度勞累、情緒緊張、家庭糾紛、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難等,若長期得不到合理解決,均可引起胃腸道功能障礙。
人體胃腸道功能是受神經、內分泌系統協同支配、調節的,由于它所擁有的神經細胞數量僅次于中樞神經,對外界刺激十分敏感,因此眾多能夠影響植物神經功能的異常刺激(比如心理壓力過大、過度勞累、情緒緊張、情緒出現較大波動)都可能導致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欲下降、上腹不適、飽脹、暖氣、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
如果你有這些癥狀,很有可能就是胃腸功能紊亂
這類患者一般都有上腹痛、悶脹、噯氣、泛酸、燒心、厭食,甚至惡心、嘔吐等癥狀,有的還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癥狀,在有上述消化系統癥狀的同時,不少患者還伴有失眠、焦慮、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癥狀,并且病情常隨情緒變化而波動。精神治療如暗示療法可使此類癥狀暫時消退。而通過胃腸鏡、胃腸造影以及相應的生化檢查無法查出器質性病變。
在作出胃腸道功能紊亂診斷之前必須排除器質性疾病,尤其是胃腸道的惡性病變(對年紀較大者尤其要注意)。就診時首先應根據已有的癥狀作相關的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初步診斷為胃腸道功能紊亂之后,還須持續一段時間的隨訪,經過較長時期觀察才能最后肯定。
胃腸功能紊亂的典型疾病
1。腸易激綜合癥
腸易激綜合癥是一種常見的以腹痛或腹部不適,并伴有排便習慣改變(包括糞便性狀、排便頻率、排便不凈感、便急、排便費力以及腹脹)為特征的功能性胃腸疾病。腸易激綜合癥的發生與情緒波動等心理因素明顯相關。多數此病患者情緒緊張,把輕微的病癥看得十分嚴重,懷疑或擔憂自己患了某種嚴重疾病,并反復尋求內科醫生診治。
2。癔球癥
患者總是覺得喉部有某種說不清楚的東西或團塊,并伴有脹滿、受壓或阻塞等不適感,實際上在進食時癥狀消失,無咽下困難,檢查不能發現咽食管部有任何器質性病變或異物。此癥多見于絕經期婦女。患者在發病中多有精神因素,性格上有強迫觀念。
3。神經性厭食
一般以厭食、嚴重的體重減輕和閉經為主要表現,某些病例以嘔吐為主要癥狀。患者多為青春期女性,常有家庭和男女社交方面的心理障礙,特別關注個人形體美觀,多為保持體態而對進食和肥胖有根深蒂固的病態厭惡心理。由于長期異常控制飲食,體重可減輕到原來的40%~60%,甚至達到嚴重營養不良、身體衰竭的程度。患者常伴有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表現為閉經、低血壓、心動過緩、體溫過低、饑餓感喪失等,但無器質性病變。
4。心理性嘔吐
亦稱神經性嘔吐。患者往往在進食后不久突然發生嘔吐,但并無明顯惡心,嘔吐量也不多,且食欲和食量并不受影響。即便剛剛嘔吐完,也可以立刻開始進食,因此多數無明顯營養障礙。心理性嘔吐可伴有癔病的色彩,如夸張、做作、易受暗示、突然發作等。此外,嘔吐有條件反射的因素,印象不良的刺激物如某些食物、藥物、氣味,甚至某些特定的情景也能引起嘔吐。
治療方法
1。常規治療
改變不良的生活和飲食習慣。有便秘癥狀的患者可通過增加膳食纖維(蔬菜及各種粗制谷物)來增加排便量;對脂肪高度敏感、餐后易出現腹痛癥狀的患者則應安排高蛋白、低脂肪(特別是動物脂肪)飲食;平日體力活動較少的患者應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加速神經功能的恢復。
2。心理治療
(1)治療的關鍵在于解決影響患者情緒的精神心理障礙。患者要保持樂觀情緒,盡量讓精神得到放松;積極調整生活方式,使作息規律化。如果懷疑自己患了某種疾病還應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檢查,以解除疑慮。除此以外,患者還可就診于專科醫生,接受特殊的心理治療,如催眠療法、音樂療法、松弛療法等。
(2)患者家屬應積極配合治療,如向醫生提供相關信息幫助分析患者心理問題,并配合醫生對患者進行開導、撫慰,舒緩患者異常情緒。
3。藥物治療
胃腸動力藥、抑胃酸藥、解痙藥等能緩解患者由于疾病的困擾而造成的情緒波動。如果病人出現較明顯的抑郁、焦慮等精神癥狀,應該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預防措施
1。舒緩壓力,保持健康心態,盡量避免情緒的持續波動
如果你出現了心理問題,不要孤立自己,其實有很多可以求助的對象,比如:
(1) 好友。向好友傾訴你的問題,即便他(她)不能幫你解決問題,傾訴的本身也會舒緩你的異常情緒。
(2)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這里的從業人員具備專業心理知識,能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幫助你擺脫困擾。
(3)互聯網。通過網絡可以表達、宣泄自己的情感,而且還能很好地保護自己的隱私。
2。培養自身調節心態的能力,學會自我開導
首先要客觀認識現代社會,壓力大、工作強度高是普遍現象,當你處于不利環境時要善于排遣不良情緒,可通過聽音樂、讀書、進行體育鍛煉等調整心態,必要時可暫停工作或調換一個相對輕松的工作,以便修養身心重新再來。此外要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過高的估計自己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挫敗感。
特別提示:對于IT人士、企業管理人員、外科醫生、編輯、記者、翻譯、駕駛員來說,工作環境相對緊張,面臨的壓力也更大,因此屬于罹患胃腸功能紊亂的高危人群,在各方面更應引起注意。
3。及時就診,避免病情加重
心理社會因素會導致或加重胃腸道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反過來胃腸道疾病同樣也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因此當患者出現消化道癥狀時應及時就診,盡快明確病因,進行有效的治療,以免疾病進一步惡化異常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