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8-04 來源:39健康網 作者: 我要糾錯
更年期綜合征是指婦女在圍絕經期或其后,因卵巢功能逐漸衰退或喪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代謝障礙為主的一系列癥候群。更年期綜合征多發生于45~55歲,一般在絕經過渡期月經紊亂時,這些癥狀已經開始出現,可持續至絕經后2~3年,僅少數人到絕經后5~10年癥狀才能減輕或消失。 病因 按發生機制,更年期綜合征癥狀可分為血管癥狀、精神神經癥狀、骨及關節癥狀和生殖系統癥狀。但發病的根源只有一個,那就是雌激素的缺乏。
癥狀 15%~25%的婦女在更年期無明顯異常感覺,75%~85%的婦女可出現或輕或重、或多或少的臨床癥狀,只有15%的婦女因癥狀嚴重而需要治療。一般絕經早、雌激素減退快(如手術切除卵巢)以及平時精神狀態不夠穩定的,較易出現癥狀,且程度往往較重。
血管癥狀 陣發性潮紅及潮熱,即突然感到胸部、頸部及面部發熱,同時上述部位皮膚呈片狀發紅,然后出汗、畏寒,有時可擴散到背脊及全身,歷時數秒到數分鐘。發作次數不定,每天數次至數十次,時熱時冷,影響情緒、工作及睡眠。潮紅的原因說法不一,有人認為是持續性雌激素低水平使血管擴張所致。更年期婦女亦可出現短暫性高血壓,以收縮壓升高為主且波動較明顯,有時伴心悸、胸悶、氣短、眩暈等癥狀,這些變化主要是由血管舒縮功能失調所致。值得提出的是,對出現的心血管癥狀要注意區分是更年期綜合征所引起的,還是原有疾病的加重。如高血壓病,以收縮壓升高為主的多數是更年期所致;如舒張壓升高或兩者同時升高,要請醫生檢查診治確定。如原有冠心病、心絞痛的患者出現癥狀加重或原來沒有類似癥狀而出現較為嚴重的胸悶、氣短、心律不齊、心絞痛等應及時就醫。
精神、神經癥狀 更年期婦女往往出現憂慮、抑郁、易激動、失眠、好哭、記憶力減退、思想不集中等,有時喜怒無常。
月經及生殖器官改變 絕經前月經周期開始紊亂,有些婦女經期延長、經血量增多甚至出現血崩;有些婦女可有周期延長、經血量漸減少,以后月經停止;也有少數婦女月經驟然停止,生殖器官由于雌激素的減少而逐漸萎縮。
骨及關節癥狀 更年期婦女往往有關節痛的表現,一般多累及膝關節。由于雌激素下降,骨質吸收加速,導致骨質疏松。另一方面,更年期婦女活動量減少,對骨骼機械性壓力減弱,骨質吸收速度較骨的生長速度快,也可造成骨質疏松,臨床表現為腰背痛。
治療和處理 一般對于輕型的更年期綜合征患者不作藥物治療,應使她們了解更年期的保健知識,消除無謂的顧慮和恐懼,樹立樂觀主義精神,正確對待更年期的一些反應。同時,積極參加一些適當的體育鍛煉,如跑步、散步、做體操、練氣功、打太極拳等,可使癥狀減輕或消除。
癥狀較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根據不同的癥狀恰當采用藥物治療,切忌自行濫用、錯用藥物而損害健康。若出現精神、神經方面的癥狀,如頭痛、頭暈、憂慮、失眠等時,可服安定或眠爾通。這些藥物有鎮靜及穩定神經的作用。亦可服用谷維素,有調節自主神經功能的作用。此外,還可服用復合維生素B族、維生素E及維生素A。上述這些藥物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并應根據病情適時調整劑量,當癥狀減輕或消失后即停藥。
正確應用性激素替代療法 性激素替代療法已發展成為完整的治療體系。盡管存在許多學術上的爭議,但如能遵照個體化原則,科學而恰當的激素療法利大于弊。激素替代治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并嚴格遵循以下3個重要原則:恰當的用藥方式、正確的藥物種類和科學的藥物劑量。嚴格控制適應證和禁忌證,加強治療監測,以提高療效和減少副反應。推薦采用雌、孕激素連續聯合療法,忌盲目濫用激素制劑。禁忌長期單獨服用雌激素,以避免引起子宮內膜過度增生、乳腺增生等副反應。另外,研究表明乳腺癌的發病情況和激素使用時間有關系,通常在使用4年以內基本上是安全的。
激素治療適用于以下幾種情況:更年期癥狀嚴重或絕經后迅速衰老,有脂代謝障礙和骨質疏松者;人工絕經和早發性更年期婦女有癥狀者;與激素有直接關系的尿道炎或陰道炎經一般治療收效不大者。相反,如有以下情況禁用激素:乳腺、子宮等部位的性激素依賴性腫瘤;原因不明的陰道出血;患有血栓性疾病;患有嚴重的肝、腎疾病;患有結締組織病,如紅斑狼瘡。
雌激素使用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隨便使用。激素使用的方法和劑量需遵醫囑,一定要確定因人而異的最小的適合劑量。并且使用后要每年查一次乳腺,每年都要進行子宮內膜厚度的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