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個一輩子研究哲學、宗教的人談話,開始擔心會有些枯燥,沒想到和任繼愈先生談話十分有趣。他不僅思路清晰、明察秋毫,而且談吐幽默,極具長者風范,從歷史到現實,方方面面無不滲透著這位學養深厚的老先生的精辟見解。其實,研究哲學并不是他的全部。
任老以八十余歲高齡,擔任北京圖書館館長之職。問及原由,他笑答:“并無其他,只因感覺有效的生命方能使人幸福。”如此對幸福的理解,也是此輩人對人生終極目標的理解。
任老著述頗豐:《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國哲學史》、《中華大藏經》、《中國道教史》……著有如此之多學術著作的人,看待世界也一定是用一種高深的眼光。任老說,他喜歡做一個世間俗人。他喜歡養花,也好讀書。任老認為,養生主要靠自己,不必天天惦記著自己的健康,順其自然最好。《老子》中說“忘其身而身存”,有其合理性。對自己用“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精神內守”的戰略;同時,吸收科學的保健知識,并每天用“散散步”微調全身,疏通氣血的“戰術”,“每天早上8點30分,準時策杖徐行,步入于北京西郊的北京圖書館,坐到館長辦公室,由批寫公文開始一天的緊張工作,直到夕陽西下”。
早已在宗教各個領域頗有研究的任老,至今仍在“多讀書,多睡覺,多用腦(只指學問)”地吸取人類最好的精神營養來“養心”。任老從不服用任何補品,他從祖國醫典“血由氣生,氣由神全”中,得出“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神補第一”的觀點。
此外,任老的養生在具體做法上崇尚“五閉目”:
閉目靜心:當日常諸事紛擾、頭痛腦昏之時,找一清靜空寂之地,正襟端坐,雙目閉合,兩眼下沉,意無所念,使心神潛入寂靜狀態;或無意識半瞇雙眼,目不瞻視;或眼雖動,視物無睹,良久則心平氣和,頭腦清晰。
閉目降氣:凡遇憤憤不平或遭受屈辱、暴躁難捺時,要理智地控制感情,離開是非之地,閉目思量。同時用自己的雙手食指端輕輕壓在眼瞼上,微微揉摩,至眼珠發熱發脹,便覺胸膛悶塞頓開,肝火胃氣下降,躁怒平息,心情和緩。
閉目行悅:當憂郁悲傷、失望空虛、心煩意亂之時,獨坐閉目,眼珠上視,神聚頭頂微微仰面昂首,放松思想,回憶以往得意歡愉之事。
閉目意馳:當事不如意,若有所失、煩悶終日時,閉目抬頭,意想浩渺廣闊的太空。或停立于高處,俯視人間萬景,閉目心曠意馳。
閉目臥思:臥而不寐,閉目意想聯翩,大腦排除了外界的物象視覺綜合干擾,又能處于充血充氧狀態,促使大腦細胞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提高思維的深度。
也許因為任繼愈曾在北京大學教過20多年的書。他最喜歡的是青年人,任老說,看著他們成長、變化,對自己來說是—件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