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集教授之所以能既壽且健,自是有一套獨特的養生之道。
在飲食營養方面,他重視營養合理,葷素雜食,素食為主。多吃蔬菜,不吃動物油脂和肥肉,只吃植物油,少吃油炸、腌制食物和過辣、過咸和過甜食物。進餐定時,每餐只吃八九分飽,細嚼慢咽。他一向生活起居有常,尤到老年,飲食有節,飲食以“三低(低脂肪、低熱量、低糖)、二足(足夠的維生素和纖維素)和易消化”為原則。他說:“除了經常吃些水果外,每天還要服些維生素片,具體服法是:每日兩次,每次服用5種維生素:維生素A一萬單位1粒;維生素B1,10毫克,1~2片;維生素B2,5毫克,1片;維生素C,100毫克,3片;維生素E,100毫克,1片。我不主張多服補品,而且對當前各種各樣的‘營養液’持保留態度,我認為許多‘補品’是為賺錢騙人的。”
鄭集教授有許多業余愛好。在他1980年出版的《我的回憶錄》中是這樣說的:“我一生喜歡勞動,青壯年時期忙于學習和業務,無特殊愛好。50歲以后,業余喜歡園藝,從事種菜、栽花、種樹。60以后,注意體育鍛煉。晚年(70以后)對古典文學漸感興趣,尤喜讀唐宋詩詞,特別欣賞陸游、王維和南唐詩人的作品。興來時也偶而寫一點詩詞自娛,對國畫欣賞和旅游也有興趣,每年寒暑假一般外出旅游一次。”
談及生與死的關系時,鄭老吟誦了他寫的《生死辯》,詩中正是他抗衰老理論的總結。詩中寫道:“有生即有死,生死自然律。彭古八百秋,蜉蝣僅朝夕。壽夭雖各殊,其死則為一。造物巧安排,人無能為力。勿求長生草,世無不死藥。只應慎保健,攝生戒偏激。欲寡神自舒,心寬體常適。勞逸應適度,尤宜慎飲食。小病早求醫,大病少焦急。來之即安之,自強應勿息。皈依自然律,天年當可必。”
“莫道朝霞美,更愛夕陽紅。”鄭集教授自知年老,但他卻從來不去想那個“老”字,他把找事做,找苦吃當成一種樂趣,在他看來,這樣的選擇,當然還取決于自己的健康條件。
鄭老說:“忘掉你的年齡,不服老,為科學獻身,死而后已。且喜老來健,尚無頹廢姿,天如假我年,還將再著書,這就是我一個百歲老人的追求。”
鄭集,男,1900年5月生于四川,現年102歲,任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獲生物化學博士學位。一生致力于生物化學、營養學和衰老生物學的教學和研究。熟悉英、德、法、俄等國文字,74歲又學日文,90歲始學朝文。筆耕不輟,碩果累累,僅在80~90歲10年中發表的各種科學論文和科普文章就達72篇,出版專著7種,包括他的名著《衰老與抗衰老》。在年近百歲時,還主持修訂了高等學校教材《普通生物化學》。現在雖年過百歲,依然思維敏捷,身體硬朗,正在編寫《中國生物化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