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是由紅毛茶加工精制而成的全發酵成品茶。我國紅茶有工夫紅茶、紅碎茶、小種紅茶等;按產地工夫紅茶又分祁紅、滇紅、閩紅等不同品種。
祁門工夫茶
產于安徽省南部祁門縣及其附近的石臺、東至、黟縣、貴池等地。祁門一帶,山巒疊嶂,水流不斷,“睛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云”。因其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壤條件特殊,所產茶葉被譽為“祁門香”。唐代白居易《琵琶行》有:“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有人認為江西浮梁紅茶也屬于祁門紅茶范圍。祁門紅茶歷史悠久,唐咸通三年(862年)歙州司馬張途在《祁門縣新修閶溪記》中記載當時祁門經營茶葉的情況:“千里之內,業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給衣食、供賦役悉恃此祁之茗。色黃而香,賈客咸議,逾于諸方,每定二三月赍銀緡繒素求市。將貨他郡者,摩肩接跡而至。”光緒元年(1875年),黟縣人余干臣,從福建罷官回籍經商,在至德縣(今東至縣)堯渡街設立茶莊,仿照“閩紅”試制紅茶;次年,余氏從至德來到祁門,并設立茶莊,擴大生產收購。
祁門紅茶,色澤烏潤,條索緊細,香氣特高,色艷味厚;有濕胃健脾、消脂減肥等功效。
滇記工夫茶
即云南工夫茶,簡稱“滇紅”。產于云南風慶、臨滄、云縣、從江、昌寧、勐海等縣。茶區山巒疊翠,江澗穿織,驟雨驟睛,云霧彌漫,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宜茶樹生長。所產茶葉條形緊結,色澤烏潤,金毫顯亮,且含有多酚化合物、生物堿等成分,為紅茶之冠。
滇記工夫茶香氣鮮郁,湯色艷亮,味濃厚爽,耐泡耐藏;適宜于胃冷腸寒、脘腹脹痛等癥狀,肯有和中導滯、升清降濁、消膩減肥、提神醒腦之功效。
政和工夫茶
產于閩北政和縣,福建松溪及浙江慶元地區所產紅毛茶,也在政和加工,總稱為政和工夫茶。茶區山巒起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茶樹生長繁茂。據傳說,從前有一仙人化為乞丐,路過政和縣遂應場(即今錦屏鄉),至村里乞茶水喝,鄉人以開水給之,乞丐含怒說:“怎么,連一杯水也不給?”鄉乃傾壺而給之,水盡壺空,仍看不見一片茶葉。乞丐傳怒為喜,遂指對面山石巖縫間成叢茶樹,授以采制方法,泡湯共飲,味極芳美。這一傳說在民間流傳甚廣,政和茶也因此又被叫做“仙巖茶”。
政和工夫茶,條形緊結,滋味濃厚,湯色紅艷,芬芳馥郁,似帶紫蘭香氣,富有收斂性;可補脾導滯,升清降濁,胃腸虛寒、脘脹便溏者,用之有效。
此外尚有坦洋工夫茶,產于福建閩東及福安、柘榮、壽寧、周寧、霞屏南等縣。坦洋工夫茶,雖屬紅茶,但制法有特色,茶型肥壯,條形秀麗,香味醇馥,湯色明澈;具有溫胃健脾、升清降濁、消食導滯、提神益思等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