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按中藥的服用方法給病人服藥。一般每天用一劑藥,煎服2次,兩次飲服時間至少相隔3小時。高熱或重危病人,可以一天服2劑或3劑,分4次或6次飲服。慢性病或病情輕者,也可2天1劑。普通湯劑宜溫服,發散風寒藥宜熱服以助發汗;治療嘔吐藥宜少量多次飲服;一般補藥宜飯前服;驅蟲藥與瀉下藥宜早晨或睡前空腹服;婦女調經藥在經前期數天服。
服過中藥后,還要按以下3個方面來護理:
(1)助藥力:風寒感冒病人服用祛風散寒藥后,可飲熱粥或熱水,并蓋被靜臥,使稍稍出汗,以助藥物的祛邪作用。膽石癥病人服用排石藥后,可遵醫囑吃油膩食物,以助藥力排石;腎結石病人服用排石藥后,可遵醫囑多喝水,常作跳躍動作,以助藥力排石。
(2)察病情:服藥后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是好轉還是惡化,有無不良反應。如一般解表發汗劑以稍稍出汗為度,若不出汗,達不到祛邪目的;若大汗,不僅不能祛邪,反而要耗精液。便秘者服通便藥后,以大便通下為度,若大瀉而次數過多,反而損傷正氣。
(3)慎飲食:服用某些藥物后,若再吃某種食物,就會減低藥效,甚至出現毒副作用。如服用參類藥物后,不宜吃芥菜、豆制品類的食物;服用含有紫蘇的藥后,不宜吃蝦、鱔魚。一般服中藥后,禁止飲茶、喝酒。以上所講的是為中藥發揮更好作用而采用的忌口。還有一種是為疾病的早日康復而采用的忌口,即患了某種疾病,就得忌吃某些食物。如水腫病人忌食腥氣發物,宜低鹽飲食;泄瀉、痢疾、消化不良、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膽囊炎、膽石癥,均應忌吃油膩食物;糖尿病者忌吃甜食;咳嗽、哮喘、皮膚病者忌食魚腥水產品及酒;出血病人忌吃辛辣食物及熱食;癰皰疔癤病人忌食辛辣、酒、油膩等發物(豬肉、鵝肉);婦女月經期忌食生冷食物及酒類。
選自《家庭護理60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