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癌癥在多數國家中是引起病人殘廢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病人知道所患疾病是惡性腫瘤,在心理上主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很容易導致病菌情緒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觀失望,喪失了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影響治療和護理工作的進行。尤其經過一段經化療后,病人的藥物副作用大,靜脈穿刺困難,或病情反復時,病人更容易陷入緊張、悲觀之中,往往不愿繼續治療,這些情緒可能抑制機體的免疫識別和監視,促使病情惡化。培養病人的良好情緒,配合化療進行,是護理癌癥病人的當務之急。首先分析和了解病人的心理反應。
1. 恐癌心理,一般病人對惡性腫瘤的認識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都有恐懼心理,認為癌癥是絕癥,甚至認為癌癥是判死刑而緩期執行的人,真可謂談癌色變。
2. 懷疑心理,癌癥病人確診前可有疑癌心理,懷疑自己的病可能是癌癥,病人心情緊張,坐臥不安,到處求醫,要求做種種特殊檢查等等。
3. 悲觀失望的情緒反應,病人一旦得知自己患癌癥無疑時,便產生了悲觀失望的情緒,表現失望多于期待,死亡安排多于生還打算,很少去考慮現實疾病的治療和處置,心情不安,遲疑寡斷。
4. 悲觀心理的社會偶聯,病人的親戚朋友、鄰里同事等,一旦得知他患了癌癥都不由自主地產生同情心并且抱著永別的心情去探視他,甚至過去關系疏遠者也紛紛攜物相送,以示關愛,然而這樣做反而會傷害病人。病人在這種反常環境里,會認為疾病嚴重,使悲觀情緒更甚,形成了使病人難以自拔的惡性循環,甚至會促使病人絕望。
5. 化療藥物的依賴心理病人經過一階段適應過程后,承認了自己的病人角色心情,較平靜,把希望寄托在各種治療上。病人對化療產生盲目的依賴性,單純追求用量,較少考慮綜合療法(營養與精神療法)和身體的整體免疫狀況,有的病人在口補營養困難、身體虛弱、血象很低的情況下,還一味要求加大化療藥物的劑量,結果產生嚴重的合并癥。
6. 抗藥心理 病人害怕化療藥物對身體影響大,自己難以適應化療藥物引起的痛苦,以及對化療藥物的療效缺乏信心等等。由于上述心理反應,導致病人情緒低落,意志消沉,喪失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這種心理狀態對藥物的療效是極為不利的。因為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講究心理衛生不僅能有效地預防癌癥,還有利于腫瘤的消退。所以,我們在實施治療時和治療過程中,應重視病人的心理護理。
其次:制訂一套合理的心理護理措施:
1. 對癌癥病人的真實病情要適度保守秘密,以免病人過于緊張與恐懼。對已經知道自己患癌癥的病人,應給予科學的解釋、安慰與鼓勵,使病人能正確對待疾病。
2. 對消極失望的病人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上的安慰,做好調養精神與生活的指導,綜合治療癌癥的重要意義,以意志與情緒對治愈疾病的能動作用,排除不利于治療的有關心理、社會因素。
3. 要及時把握病人的心理活動,抓住時機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盡量消除病人的悲觀情緒。向病人介紹疾病的特點、化療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同時還以治愈的病例為典型,激發病人以樂觀自信的心理正確對待中解脫出來,在精神上得到鼓勵,在治療上看到希望。
4. 要動員病人周圍的人關心體貼病人,親人情感的微妙變化,會影響病人的情緒,如果親人對他關心體貼,病人的悲觀情緒就會減輕甚至消失,反之,病人悲觀心理會加重,因此,做好病人親屬的動員工作是扭轉病人悲觀心理的關鍵步聚。
5. 在醫院,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重視語言交流。護士的態度要和藹,舉止文雅;對病人要在治病和精神上給予支持,要耐心,細心,要有愛心,護士要經常接近病人,明確回答病人提出的問題,切不可說出消極的語言而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用自己嫻熟的技術取得病人的依賴,爭取病人的配合。
6. 要為病人創造溫馨舒適、安靜優雅、溫度適宜的生活環境。室內要保持空氣流通,光線充足;窗臺上放一些花草,陶冶病人情操。良好的生活環境有利于病人身心休息,促進病友間的人際關系,增強病人心理治療效果,使病人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