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11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常見的是藥物副作用。一般是指神經系統的頭昏、頭痛、失眠、瞌睡等;消化系統的口子、惡心、輕微嘔吐、腹瀉、腹部不適等;循環系統的心悸、心率加快、心率稍緩等。這些副作用比較輕微,如果病人可以耐受,可以配以能減輕副作用的藥物繼續用藥;如果耐受不了,即應立即停藥。一般停藥后不作任何處理,副作用就會消失。有些藥物可出現血液系統的副作用,如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這只有查血才能發現,病人自己往往并無感覺。好在非處方藥多為短期用藥,藥物一停,這些感覺不到的副作用就隨之消失了。有的藥物會引起血液中的轉氨酶、尿素氮和肌酥水平上升,說明藥物對肝、腎功能有損傷,特別是體弱的老年人和小兒以及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須慎用或不用這些藥。如果查血確實存在肝、腎功能不佳時,應請醫生進行處理。
過敏反應多表現為各型皮疹、蕁麻疹和瘙癢,輕微者停藥后即見緩解,如持續不消失,可以適當服用1~2天的抗過敏藥如氯苯那敏(撲爾敏)。最嚴重的皮膚過敏反應是剝脫性皮炎,表現為病損的皮膚呈片塊狀脫落,一旦出現了這種可疑的表現,應立即找醫生進行治療。非處方藥引起過敏性休克的可能性是極小的,但由于其危險性極大,思想上應予足夠的重視。
比較突然而難防的是恃異質反應,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某種先天性特異質,總是等到反應出現后才知道。例如呋喃唑酮,只用一次小劑量立即就會使具有待異質的病人發生溶血性貧血,表現為鞏膜和皮膚變黃,尿呈現醬油色,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大量減少。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停藥,盡快請醫生給予處理。并且終生牢記任何時候都不要再用此類藥物。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