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09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誤區一:“我又不是專業運動員,干嗎還要做準備活動”
其實,普通人的健身鍛煉一樣需要在運動開始時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可以讓體溫升高,增加肌肉力量,避免運動損傷(如肌肉和韌帶拉傷)還能提高心肺等
內臟器官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水平,更好地適應運動的需要。
一般來說,準備活動至少要5—10分鐘,活動形式以快走、慢跑和全身性參與的徒手體操較適宜,如能結合自己的鍛煉項目做一些相似的動作練習就更好了。在運動量上,適宜的準備活動之后身體微微出汗,有活動開了的暢快感。
誤區二:“鍛煉就得早起,而且一旦開始,就要風雨無阻地堅持才會有成效”
堅持鍛煉的決心和意志是值得肯定的,因為身體對健身運動產生的良好適應需要8—12周的時間,并且這種鍛煉的“痕跡”要想維持,也需要長期堅持。但具體的戶外鍛煉時間,應該視季節和氣候而定。
從一年四季來看,春、秋季可以日出而練,夏季最好在上午9點以前、下午4點以后相對涼爽的時候鍛煉,冬季鍛煉則最好在上午9點以后、下午4點以前溫度相對較高的時間進行。對一些在健身房運動的朋友來說,以方便工作和生活的安排為準,避開進餐前后的半小時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一夜的休息,人體血液循環的速度相對較低,后半夜到晨起前的血液較黏稠,因此,建議老年朋友不要過早起床鍛煉身體,以免發生心腦血管方面的危險。此外,在一些惡劣的氣候條件下,人們的身體免疫力下降最好不要進行戶外活動,可在家因地制宜地做些運動。
誤區三:“只有大運動量的鍛煉才能有效果”
其實,健身鍛煉未必一定要出大汗才能有效果。
研究表明,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爬山、健身操、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是健身的首選。相反,像賽跑、舉重、投擲、跳高、跳遠、拔河等速度快、爆發力過猛的無氧運動,不宜用作健身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