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粒小石頭,地上劃格子,大格子,小格子,畫好格子跳房子。”這首兒時的歌謠,曾經伴隨我度過快樂的童年。沒想到的是,步入中年后,我還會重新唱起這首童謠,重新拾起兒時“跳房子”的。
我患有低,每當久立或久坐后突然起身時,會感覺天旋地轉、頭暈、眼前發黑等。問過醫生,了解到低造成的眩暈主要是因為肺脾氣虛、腦失溫養,所以光靠服藥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必須重視鍛煉,進行運動療法。在醫生的建議下,我選擇“跳房子”的,用單腳跳提高平衡能力和跳躍能力,有助恢復到正常的水平。
晚飯后,我在樓下的空地上用粉筆畫出10個方框,分別編號,先排3個豎排,后面排兩個橫排,如此重復排列。然后,把小石頭扔進1號框,接著用單腳跳入方框,撿起小石頭,再扔進下一個方框,依次向前跳,跳到橫排后雙腳落地。這樣跳進第十個方框后,跳起轉身,再按照原來的方法依次跳回,重復幾次。一般是左、右腳交替進行,每條腿跳8次至10次,然后換腿跳,可以逐漸增加時間,由5分鐘到10分鐘,再到30分鐘即可。
每天這樣練習,是件很枯燥的事兒。于是,我干脆利用家里客廳的方形地磚,伴著節奏感強的音樂,隨著不同的心情,變著法子跳。先慢后快,以不喘不累為原則,做不同花樣的跳躍,有悠閑自得的左右跳、認認真真的前后跳、隨心所欲的來回跳、得心應手的斜向跳……越跳越有勁兒,也隨著“跳房子”跳回到正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