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0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近日,衛生部相繼公布了第一批和第二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通告各個單位采取相應措施,嚴格檢查控制這些有害物出現在食品中。其中:蛋白精、三聚氰胺、硫氰酸鈉、皮革水解物、β-內酰胺酶都可能被非法添加到乳制品中。它們究竟是什么物質呢?
違添物:蛋白精、三聚氰胺
作用:冒充蛋白質
解析:蛋白精的主要成分是三聚氰胺,牛奶和奶粉中添加蛋白精或三聚氰胺,主要是因為它含氮量高,能冒充蛋白質。食品都是要按規定檢測蛋白質含量的。要是蛋白質不夠多,說明牛奶的質量不好或可能水兌得太多。但是,乳蛋白質太不容易檢測,一般檢測方法是測定食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推算出其中的蛋白質含量。因此添加過三聚氰胺的奶粉就很難檢測出其蛋白質不合格了,這就是三聚氰胺的“假蛋白”。目前,我國已經在原乳收購中增添了三聚氰胺的檢測項目,從管理上對此類現象起到遏制作用。
違添物:硫氰酸鈉
作用:保鮮
解析:硫氰酸鈉是一種化學物質,對人體危害很大,可能添加到乳及乳制品中,用于保鮮。因此,對于一些保質時期過長的奶及奶制品,要格外注意。
違添物:皮革水解物
作用:增加蛋白質含量
解析:主要成分是皮革水解蛋白,劣質水解蛋白的生產原料主要來自制革工廠的邊角廢料,而制革邊角廢料中含有重鉻酸鉀和重鉻酸鈉,用這種原料生產水解蛋白,自然就帶入產品中,被人體吸收可導致中毒,使關節疏松腫大,甚至造成兒童死亡。
違添物:β-內酰胺酶
作用:制作假無抗奶
解析:又稱金玉蘭酶制劑,主要作用為掩蔽抗生素,是制造假“無抗奶”的元兇。我國有些地區的奶牛患乳房炎和其他疾病比較多,為了治療病牛往往采用青霉素,以致這些奶牛所產的奶中含有抗生素,原料奶質量受影響。有些不法企業和個人,往往在奶中加入添加劑β-內酰胺酶,把奶中的抗生素降解,使乳品廠收奶檢驗員無法查明奶中所含的抗生素。這種做法雖可在檢驗中蒙混過關,但其降解物仍殘留在奶中,飲用這種奶會危害人體健康,后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