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7-0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據有關媒體報道,在最新出版的國際期刊《食品管理》上,廣州市食品工業衛生檢測所戚平等發表論文稱,研究發現,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內,中國奶制品中大多檢出了苯甲酸,該物質對嬰幼兒健康影響值得關注。
針對這一消息,廣州市食品工業衛生檢測所相關人士昨日表示,戚平的論文只是對市場上奶制品中的苯甲酸含量進行調查,并未就苯甲酸對人體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
生產時可能帶入苯甲酸
據報道,在最新出版的國際期刊《食品管理》上,廣州市食品工業衛生檢測所戚平等研究人員對中國乳制品的苯甲酸含量進行了分析。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期間,研究人員從廣州商店和超市購買了142份乳制品,其中包括巴氏消毒奶、超高溫滅菌奶、普通奶粉和嬰幼兒配方奶粉。142份乳制品樣本中,有109份檢出苯甲酸,含量從0.51毫克/千克到110毫克/千克不等。情況最好的是巴氏消毒奶,24份產品僅有11份檢出苯甲酸。而普通奶粉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檢出率,分別高達87.1%和85.7%。研究人員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巴氏消毒奶在低溫下儲存,且儲存時間短,不利于苯甲酸的出現。
戚平說,檢測的所有乳制品中,苯甲酸含量都不高,“說明不是廠家人為添加的”。他推測,乳制品中苯甲酸的來源可能與環境因素、生產過程等有關。例如,汽油不完全燃燒等環境污染,最終也會在自然環境中形成苯甲酸。戚平強調,根據檢測情況,中國乳制品的苯甲酸不會對公眾健康產生影響。但他同時指出,苯甲酸對嬰幼兒等特殊人群的長期健康影響值得關注。
中國奶制品大部分都含苯甲酸的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社會關注。記者昨日多次致電廣州市食品工業衛生檢測所,均被告知戚平正好外出幾天。一位張女士在電話中表示,這篇論文是戚平的個人見解,不代表單位立場。張女士稱,“原文只是對目前市面上的奶制品抽查了一部分,對苯甲酸含量進行分析,并未對苯甲酸對人體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張女士表示,戚平將會對這一事件作出澄清。
企業應不會人為添加
記者查詢國家強制性標準《食品添加劑食用衛生標準》發現,苯甲酸作為一種防腐劑,允許用于冰棍、果醬、蜜餞、糖果、醋、醬油、調味料、飲料、酒等二十多種食品生產中,添加的最大使用量從0.5克/千克到2.0克/千克不等。允許添加的食品名單中沒有任何乳制品。
上海食品生產專家表示,苯甲酸可用于飲料等食品生產中,但是奶制品中不允許使用。一般企業在奶制品生產過程中,也不會人為添加苯甲酸來防腐。奶制品中之所以檢測出苯甲酸,有可能是原料帶進去的,標準范圍內的微量苯甲酸對于人體也不會有什么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