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防病提醒
醫療研究和臨床實踐早已證明,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常常與天氣條件及其變化有關。一年四季十二個月,天氣特征不同,保健養生的方法也不一樣。
一月份天氣寒冷,二十四節氣中的“小寒”和“大寒”出現在本月。我國許多地方的一月份都是年最低氣溫的出現時段。每年的一月份,由于北方冷空氣勢力強大,空氣干燥,雨雪較少,我國大部分地區呈現出一種持續“晴冷”的態勢。對來說,本月最需預防的是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等慢性病。由于持續的低溫,使得皮膚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臟的工作量增大,容易誘發高血壓和心臟病。一月份干燥寒冷的氣候,還容易使患感冒、肺氣腫和支氣管炎。這些病癥都會加重冠心病的癥狀,并可誘發心絞痛。所以,有心腦血管病史的在一月份尤其要注意保暖,早晚要少出門,避免感冒。
一月份天氣雖冷,但一般以晴為主。所以,要注意利用陽光來保養身體。曬太陽對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體溫較低,曬太陽,能給人溫暖,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也使老人心理感覺愉快;第二,曬太陽能增強人體對鈣和磷的吸收,能有效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癥;第三,曬太陽對類風濕性關節炎、貧血患者恢復有一定的益處。當然,曬太陽也不是越多越好,應選擇上午10時前、下午3時后的“黃金時段”,每天堅持曬30~60分鐘為宜。
寒冷易使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一月份的天氣特點除了寒冷外,空氣也比較干燥,白天的平均相對濕度一般低于50%,加之室內采暖,居室內的濕度常常只有30%左右,這種干燥的氣候會加重呼吸道疾病的癥狀。因為空氣濕度過小,就容易造成痰液黏稠或結成干痂不易排出,這樣,不僅使得貯留的痰液成了和細菌的孳生地,從而進一步加重感染,而且結成干痂的痰液會固定于氣管黏膜上皮,使得黏膜頂端的纖毛不能依靠正常運動來幫助排痰,從而進一步地破壞了黏膜纖毛毯的生理功能。一些在感染上了咳嗽的,則總有一種“咳痰不盡”的感覺。所以,在注意保暖的同時,也要關注身邊的濕度,早晚要多開窗通氣(因早晚室外濕度相對較高),室內取暖時也要注意在地板上灑點水,或是晾一些濕毛巾之類的東西,以增加空氣濕度。
當然,一月份也包含在“冬三月”之中,凡養生的法則(如早臥晚起、節制房事、注意鍛煉熱身等)都適宜寒冷的一月。
一月提醒
[日期:2006-12-30] 來源:新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 作者:xccdc [字體:大 中 小]
一月份是最寒冷的季節,氣溫低、氣候干燥,常受冷空氣、寒潮侵襲后,氣溫可出現驟降。這一季節,市民日常以室內活動為主,因此,要注意呼吸道傳染病和腸道傳染病的預防。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四肢與軀干出現淤斑和腦膜刺激癥狀,嚴重者危及生命。流腦主要通過呼吸道傳播,好發季節為冬春季,感染對象為兒童和部分青壯年。因此,注意室內空氣流通;勤曬衣被;加強戶外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幼托機構加強晨檢等預防措施。如一旦出現類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癥狀,應及時就醫診治。
流行性感冒。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患者可表現高熱、頭痛、四肢酸痛等癥狀,部分體弱者和得病后易出現肺炎等并發癥。據本市對流行性感冒歷年監測,每年冬春季有一個明顯的季節發病高峰,同時易在幼托、學校等集體單位出現傳播和集體性發病。流行性感冒預防上做到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加強戶外鍛煉活動,提高抗病能力;流行季節少去空氣渾濁的公共場所。得病后應注意休息,及時就診治療。
性腹瀉(又稱為秋季腹瀉)是一種腸道傳染病,引起該病病原主要有輪狀、星狀和諾瓦克等,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腸道癥狀,部分病例可伴有發熱,嚴重者易出現脫水。該病好發季節在冬春季。主要以幼兒、學齡兒童和小學生感染為主。感染途徑為食用污染的水源、食品和日常生活接觸。預防措施上應注意飲水、飲食衛生;培養飯前飯后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幼托機構加強晨檢,做好日常衛生管理。
這一季節還是甲、戊型性肝炎的好發季節,應注意飲食、飲水衛生,不食用生、半生毛蚶等貝殼類食品;患有高血壓、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的患者應注意防寒保暖、做到生活節律,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