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部分地區爆發乙型腦炎。據專家預測,7~9月份將是我國乙腦流行的高峰期。夏季又正好是我國傳播疾病的毒蚊、毒蜱和毒蛾等毒蟲大量繁殖的季節,人們居家旅行萬勿掉以輕心!
毒蚊是乙腦、登革熱、瘧疾和絲蟲病等急性傳染病的傳播媒介。夏季是毒蚊的繁殖高峰期,它們要大量吸食人和動物的血液,才能保證繁殖下一代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此時被毒蚊“光顧”,染毒得病的幾率較高。加上人們被毒蚊叮后,還會出現局部紅腫、瘙癢,抓破后,不僅會化膿潰爛,有誘發疾病的危險,還會在小腿上留下俗稱“梅花點”的褐色紫癜,既不健康也不雅觀……
郊游登山時勿穿得太短、太露,以防日間也襲擊人的花斑蚊,最好隨身攜帶驅蚊油和清涼油之類外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口服維生素B1,也是一種防蚊咬的好辦法。維生素B1進入人體后,會隨汗液分泌到體表,并散發出一種使蚊子“退避三舍”的特殊氣味。
毒蛾及其幼蟲渾身上下長滿毒毛,毒毛毛腔內充滿毒液,當毒毛觸及游人便會折斷,毒液就會注入人體,引起人們得病。有時即使游人未觸到毒蟲,甚至連它們的影子也未見到,就會使人中毒得病而令人無法理解。原來,毒蛾在樹梢上大量繁殖時,幼蟲的毒毛會隨風飄散,落到人體或被吸入氣管,同樣會引起中毒。
人們沾上毒毛,輕則引起毛蟲皮炎,表現為局部灼痛、瘙癢,并出現皮疹;皮炎遷延不愈,會發展為慢性皮炎;嚴重者會出現肌肉萎縮和骨質壞死,臨床上稱為骨關節炎型。
一旦不小心被毛蟲襲擊,首先要小心翼翼地把毛蟲從身體上徹底清除;再借助手持放大鏡將毒毛一一拔除;然后用漂白粉軟膏或爐甘洗劑等消炎止癢外用藥涂抹,再及時去醫院治療。
全溝硬蜱是我國森林疫區傳播森林腦炎的元兇。夏季,這種毒蜱猖狂攻擊人類。此時,饑餓的毒蜱嗅覺特靈,大都爬到路邊草尖和灌叢頂端,并將其第一對足伸向空中,人和動物經過便迅速爬上身吸血。人被叮咬后,一般經過3~20天潛伏期后便出現頭痛、低熱和全身不適等癥狀,嚴重者會突發高熱、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少數患者在恢復期或恢復后期出現癲癇、震顫、精神障礙、肢體癱瘓或癡呆等后遺癥。
進入疫區森林(疫區-在我國北部)之前,要接種森林腦炎預防疫苗;攜帶有特殊氣味的驅蜱劑,需要時隨時噴灑在衣服上;走出森林之后,要認真查遍全身,并及時將毒蜱徹底清除;若有毒蜱叮入皮肉,要用酒精滴在蟲體上,待其窒息后,才輕輕拔出,萬勿用力猛拉,以免蜱頭殘留在皮肉內引起感染化膿;一旦出現臨床癥狀,立即去醫院診治,萬勿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