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脂肪肝、痛風、心理疾患等已成為城市白領的常見病,而且發病較為普遍。
脂肪肝不可小視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上海已成為脂肪肝的高發區。而白領階層中患脂肪肝的比率高達12.9%。而其它一系列疾病發病率也相當高,如肥胖癥,高脂血癥,高血壓、冠心病等。
脂肪肝是一種危險的疾病,是因肝內脂質,特別是三酰甘油過多堆積所致。它很容易發展成為肝纖維化及肝硬化。而白領的脂肪肝、高脂血癥等患病率之所以比整個人群實際患病率高,可能與白領的生活水平相對較高,體力消耗又相對較少有關。而白領常有的過量攝食、進零食、吃夜宵等不規律的飲食方式,又擾亂了正常的代謝,為脂肪肝和肥胖的發病提供了條件。
另外,臨睡前加餐及喜吃零食是患脂肪肝的危險因素,而酗酒則可引起并加重肝內脂肪沉積。
因此,預防脂肪肝必須做到以下四條:
1.調整飲食,使三餐正常化;
2.切忌酗酒;
3.適當鍛煉;
4.控制體重。
其中第一條至關重要。
痛風豈是兒戲
痛風的癥狀最容易出現在大腳趾根部。一旦形成痛風,每隔數小時或半天便會出現一次劇痛,并長期維持這種癥狀。腳趾根發麻,也許就是痛風的前驅癥狀。痛風的臨床檢查表現為血中尿酸值超出正常值,會不定期地發展為痛風。
近年來,以二三十歲青年男性,尤其是男性白領為代表,血液中尿酸濃度偏高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呈逐年增加趨勢。雖然目前我國尚無確切的統計數據,但醫學家們已敏感地意識到了這一趨勢。日本的一項調查表明,將近20%的成年男性,尤其是男性白領患有高尿酸血癥,并可能直接誘發痛風和尿路結石。
研究表明,白領中常見的過量飲酒、大量食用可導致體內產生尿酸的動物內臟等不良飲食習慣,以及肥胖等,都可誘發高尿酸血癥。而且許多高尿酸血癥患者還同時并發高血壓、糖尿病和動脈硬化。
尿酸由人體的肝臟、骨髓、肌肉等生成,在未經分解的情況下由腎臟、消化器官排出體外。成年男性體內的尿酸總量為7毫摩左右,其中將近一半每天交替排出體外。如果生成量增加,排泄量減少,尿酸在血液中的濃度就會增高,出現高尿酸血癥。如果不及時加以控制,便會發展為痛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一項標準,血中尿酸值男性在416微摩/升以上,女性在357微摩/升以上,即可判定為高尿酸血癥。血尿酸一旦超出正常值,便會形成尿酸鹽。所謂痛風,即是尿酸鹽隨血液流到達下肢的遠端,在關節及其周圍以結晶形式沉積,并壓迫該處神經,引起發麻,重者劇痛難忍。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腎組織內,可引起腎炎和腎結石。
值得慶幸的是,高尿酸血癥同樣是可以防治的。據對大約40位高尿酸血癥患者的一項跟蹤調查,減少一半飲酒量,堅持以蔬菜為主的飲食調養,三個月后,這些人的平均尿酸值從536微摩/升降低到434微摩/升。由此看來,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無疑是預防高尿酸血癥最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心病不可不醫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所下的定義是:不僅是指沒有疾病和虛弱,而且要有健全的身心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隨著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化,身心問題已成為社會關心的首要問題。而白領族由于善于接受新知識,觀念更新較快,因而,他們利用心理咨詢解決心病的意識在社會上也領先一步。同時,由于他們的工作壓力相對較大,心病也相對較多,因而其心理問題更引起專家們的廣泛重視。
據有關部門調查估算,全國有心理障礙者占總人口的10%左右,城市中有25%的人存在顯性或隱性心理危機,而白領是其中相當突出的人群。目前白領的心理問題主要由工作壓力太大,戀愛感情糾葛,人際關系處理不當等原因造成,不少人表現出抑郁、焦慮的傾向,嚴重的則已患有抑郁癥、焦慮癥等。
令人擔憂的是,心理疾患往往會導致軀體疾病。許多心理障礙者因精神因素引起頭痛、胸悶、貧血、乏力、失眠或胃部不適、腹瀉,甚至胃潰瘍、心腦血管病等。
因此,白領族應盡量釋放心理壓力,解脫精神負擔,愉快地生活和工作。特別提醒男性白領,一旦發現自己無法適應周圍環境,一旦感到自己不能控制情緒,千萬不要壓抑自己,請坦然地邁進心理咨詢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