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9-06-17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30歲的人60歲的頸椎
周一早上起來感到脖子有些僵,沒太在意就匆匆出門。近來公司里境況低迷,總經理在例會上大發雷霆,我忐忑不安地坐了兩個多小時。會議結束,我想轉頭與同事交談,從脖子放射出一股火燒到肩膀,然后脖子就越來越酸痛。接下來的幾天,端坐在電腦前就像受刑,感覺脖子后面背了三座大山,工作效率降至低谷。
在醫院的骨科,見到不少年輕女性與我“同是天涯淪落人”,聽George醫生說,我的情況僅僅是頸部酸痛,主要是肌肉和韌帶勞損,還不算糟糕透頂。再甚一步,如果壓迫到神經,會連帶著肩部、上肢疼痛、僵硬,肌肉抽筋,活動受限;因為關節不靈活,頸椎還能發出咯叭叭響——聽到過潤滑不夠的鏈條之間的響聲吧?一樣的道理;繼而受牽連的部位上至頭頂,下至腿足,淺至皮膚,深至某些內臟,都可能發生異常的癥狀——“開始你會覺得整個肩膀發硬,連回眸一笑都有些尷尬。漸漸地,你會不時發作頭暈、耳鳴,而一旦出現手指發麻,疼痛難忍癥狀,說明你已被傷的很深了。”
掃了一眼候診椅上的年輕女性們,George醫生拋下一句:“30歲的人60歲的頸椎。”聽得我悚然心驚。
頸椎關鍵詞
頸椎由7塊椎骨組成,它保衛著一條我們了解世界最重要得高速路——神經傳導,當頸部感到不適的時候,中樞傳出的不適反射可以牽涉到頭、眼睛、耳朵、心臟,甚至上臂。連接上下椎骨的彈性纖維中間有一粒黃豆大小的果膠樣物質,稱做椎間盤髓核。它含有豐富的水分,使椎骨間的活動更為靈活圓潤。當各種急性或者慢性損傷造成骨結構變化時,椎間盤會繼發損傷變性,向周圍膨脹,一旦壓迫到神經根,就會造成“神經根型頸椎病”,它發病率最高,占頸椎病的60%。隨著壓迫部位不同,你的感覺也有差別:
神經根 椎間盤 癥狀
頸3 頸2~3 頸背部皮膚麻木,耳后疼痛,近似于“落枕”
頸4 頸3~4 頸背部皮膚麻木,耳后疼痛可一直放射到胸前
頸5 頸4~5 肩部疼痛,有時可以放射到上臂,肩部肌肉可以萎縮,直臂上舉無力
頸6 頸5~6 上臂疼痛,可以放射到前臂,甚至到拇指和食指指尖,拇指無力,上臂肌肉萎縮
頸7 頸6~7 前臂中段疼痛,可以放射到中指和無名指指尖、伸腕和伸指無力
頸8 頸7~胸1 前臂內側疼痛,中指和無名指麻木,手部肌肉無力 因何而起的頸椎痛?
人類的頸部發病率遠遠高于其他動物,這是因為在我們直立行走的轉變過程中,頸部骨與軟組織的應力發生了改變。不過除此之外,苦苦糾纏辦公室白領的頸椎綜合征。還是可以從我們自己身上找到一些原因。
我們都是木頭人長期固定在一個姿勢,尤其是不良姿勢時(如頸部前屈超過20度或長期扭轉),頸部的壓力會成倍增加。肌肉的緊繃、強直狀態影響了局部血液循環,干擾了營養供應,頸部耐力減低,變得容易疲勞,長此以往怎能不勞損。
我們都是美女頎長的高跟鞋、碩大的裝飾耳環,頸間那些煩瑣的飾物,給了我們婀娜的美態,也在影響著頸部的生理曲度,它克服著來自各方面的阻力來展現我們微微揚起的下巴。
或許我們都有些缺鈣缺鈣導致的骨質疏松會加重頸椎癥狀,不考慮營養均衡地盲目節食,長時間缺乏鍛煉便會面臨缺鈣的困擾。
頸椎綜合征之7宗罪
1.驕傲:上司跟你打招呼,你不理,同事和你說話,你沒反應。你有什么了不起?頸椎病已經害得你視力模糊、眼睛脹痛、視野縮小,這可不是眼科耳科醫生所能解決的。
2.貪吃:朋友聚餐你還敢去嗎?下顎卡住打不開,吃東西時有口難張,咀嚼使不上勁,還打嗝。生怕被別人笑是貪吃惹的禍。打嗝通常由橫隔膜痙攣引起,而人體的打嗝反射中樞位于頸部,頸椎病變時,會出現打嗝癥狀。
3.貪婪:明明心痛如絞,家人卻批我貪心過盛。心慌、氣短、胸痛,心電圖卻沒有明顯異常,看來要骨科會診了,因為有可能是“頸性心絞痛”。
4.色欲:沒看見帥男也會心率異常,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動過速,藥物治療卻沒有明顯效果。
5.嫉妒:胸部“偉大”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亮點,我嫉妒,嫉妒到胸部疼痛。支配胸部的神經有部分來自頸部,頸椎受損可能引起乳房或胸大肌疼痛。
6.懶惰:很久沒打球了,即使被拖去,老公美眉打網球,我和大樹相依靠。惱人的網球肘令我揮不得球拍!某些長時間、反復發作的頑固性網球肘,應考慮與頸椎病有關。
7.惱怒:在公司里遭受不平等待遇,拍案而起,然后,倒下了——腦中風。在急速、猛力扭轉脖子時,從頸椎穿越而過的椎動脈血管受到了牽拉和扭曲,使管道不通暢,減少了腦部供血量,很容易引發腦中風。
頸椎疼痛全功略
工作著不忘健康
一忌所使用的電腦屏幕與身體不平行,需要長時間扭頭或歪頭工作;不靈活的鼠標迫使手臂,手腕頻繁運動,更加重了頸部、肩部的疲勞。
二忌接聽電話時用脖子夾住聽筒,可考慮使用耳機式聽筒。
三忌因視力不佳,不自覺地“探著脖子”看電腦屏幕。
看一看,你是否有必要調整一下和電腦的距離:建議距離為50~70厘米水平距離,而屏幕應略低于眼水平距離10~20厘米,擺成15~20度的下視角。
睡覺也不忘健康
一生中我們有1/4~1/3的時間在床上度過,健康的睡眠既可以預防頸椎綜合癥,又可以控制住它不去俞演俞烈。
1床鋪:一半硬為佳,即木版床加厚墊,或較硬的彈簧床,這對維持脊椎生理彎曲度,減輕腰酸背痛很有幫助。國外已研制出根據人體各部位的不同負荷和人體曲線的特點,選用多種規格和彈性的彈簧合理排列的床墊。這樣的床墊放在床板上,可以維持人體生理曲線比較適合脊椎病患者。
2枕頭:尺寸要夠大,長度至少是側睡是三個頭的寬度,這樣在入睡后變換姿勢時,頭部有足夠均衡的支撐,不會從枕頭上掉下去;高度相當于從頸交界處至肩膀外緣處,計算公式:(肩寬—頭寬)÷2,這樣在側臥時頭頸與脊柱保持一條平直線,可避免脊椎側屈受傷。軟硬要適中,透氣良好。
3睡眠體位:最好采取側臥或仰臥,不可俯臥。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彎曲壯,此時全身肌肉即可放松,容易解除疲勞,調整好關節的生理狀態。
最切實可行的方法——歇著不如動著
適當的頸部運動可以增進頸部肌肉力量,增大關節活動度,減輕疼痛,促進局部血流循環。每俯案一小時,應盡量輕柔緩慢地讓頭頸部左右轉動5次,盡可能轉到極限。然后活動肩部,提肩堅持5秒,重復5次。還可以走到窗前,遠眺5分鐘。柔軟體操能夠使肌肉在運動中充分松弛。每周拿出一次時間,在健美教練的幫助下進行一些舍賓、瑜伽或者形體梳理的訓練。另外,別忘了周末為頸步安排放松、娛樂項目——放風箏,或者打羽毛球,是日常“很受傷”的頸椎最喜歡的緩解和治療方式。
家庭簡易治療DIY
見過電影里那種受傷后架在脖子上的“頸托”嗎?事實上,那并非專為治療傷員用的,也可以用來緩解頸部疲勞和保健用。在大型藥房可以買到的家用頸部牽引器材,或稱“頸托”能夠解除肌肉抽筋,拉大頸椎間盤間距,以減少神經壓迫。購買時請醫務人員協助你調整好角度、松緊度,你就可以在看電視時、看書時做簡易治療。
你的按摩師在哪里?
按摩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以達到治療目的。不同的按摩師猶如武功的不同門派,手法、力度和治療思路各有不同。在日常保健按摩中,不妨多試試,親身體會治療師對你的頸椎是“呵護”,是“粗暴”,還是“全無感覺”。既不能盲目聽別人的推薦,也不能任由醫院指派。一旦選擇到適合自己的按摩師就輕易不要換,頻繁更換不同的手法對呢的病情有害無益。
枕頭隨處用
給自己多花一點心思。除了睡眠用的枕頭有講究之外,開車或是長途飛行是,不妨把小靠枕放在頸后依靠,讓頸部多一點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