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鄉賢是從本鄉本土走出去創業的賢達能人或精英人才,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他們有文化、有技術、有人脈、有實力、有口碑、有情懷、有責任感、有公益心,以及濃濃的鄉情,并反哺家鄉,效力家鄉。如今,南海在社會基層治理領域,提出要培養更多“帶頭人”,注重發揮新鄉賢的帶動作用,并大膽探索創新,動員全民參與,加快推動南海改革發展實現萬紫千紅、萬象更新。即日起,珠江時報推出“桂城鄉賢桑梓情”系列報道,展示桂城新鄉賢風采,以樹立“領頭雁”“助推器”“代言人”式的標桿,通過他們的示范引領,帶動全民參與,助力桂城全面深入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在南海桂城,說起疊滘龍船漂移,家喻戶曉;說起醫療康復產業,“拐杖大王”——楊榮洪同樣是聲名遠播,他扎根于醫療康復、科學護理及智能養老事業30余年,滿懷愛心和誠意,將健康與便捷帶入千家萬戶。楊榮洪是疊滘人,是佛山市順康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歷經30多年的發展,順康達產品遠銷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南海制造業全國“隱形冠軍”。在發展企業的同時,楊榮洪熱心公益事業,扶殘助殘,服務桑梓。20年來,他每年資助疊滘開展龍船漂移活動,推動鄉村文化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造福社會深耕醫療康復行業30余年
彈指一揮間,楊榮洪在醫療康復、科學護理及智能養老行業已摸索打滾了幾十年。1992年,原本從事家電生產的楊榮洪,偶然機會接觸到醫療輔具產業,認為這些產品是當時市場的剛需,所以決定抓住這個時機。不過當時國內醫療康復輔具非常少,行業不算景氣,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意識也比較保守,甚至有人認為整天與輪椅和拐杖這些物品打交道是不吉利的,何況還是埋頭專心從事這個工作,因此,當時楊榮洪的親戚朋友都反對他進入這個行業。但是楊榮洪認為個行業可以造福社會,可以幫助改善一些人的生活。他堅持初心,從貼牌代工做起,第一年就成功談成了海外醫療輔具代工生產的合作,在之后的規模化生產當中,他帶領團隊不斷積累核心技術和制造經驗。
楊榮洪(左)在車間了解智能設備運行情況。
2005年,楊榮洪覺得企業在技術、產品和人才各方面已經很成熟了,決定創立自主品牌——順康達。自公司創立以來,公司申請和授權專利雙雙過百,為廣東省知識產權示范企業、佛山市“專精特新”企業公司,組建了從區到省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發了大量適老化的智能康復輔具,如移位器、代步車、智能洗浴輔具等符合人體工學,方便長者和護理人員使用的設備。
如今,走進順康達展廳,可見各種先進的康復醫療器械琳瑯滿目,有可發出跌倒警報的智能拐杖,有能幫助臥床老人定時翻身活動的護理床。它們不僅是技術的結晶,更飽含了順康達更好服務長者的一片匠心。
科技創新每年投入研發超千萬元
正是因為有了這份投入與堅持,使得順康達的拐杖產品得到業界的認可,被業界稱為“拐杖大王”。目前,順康達的年銷售總額為5億元左右,正在向南海培育“十百千”企業的年銷售10億元目標進發,重點謀劃提高新研發產品的附加值。
在楊榮洪看來,企業得以快速發展,核心因素在于人以及產品的研發和質量。 因此,在人才儲備方面,順康達現在與西安電子大學對接,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希望產品可以做到更好地延伸和開發。目前,企業正與高校、技術人員開發面部表情識別系統,這些探索對整個養老行業的發展都有推動作用和借鑒意義。
此外,從2016年起,順康達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萬元用于科研,堅持走自主創新和原創發展之路,結合政、產、學、研,實行部分產品國產替代,并將AI技術運用到產品中去,把產品與服務相融合,實現智慧化運作。
2020年開始,順康達組建了企業技術中心和碩士、博士工作站,主攻方向為醫療器械、康復輔具、養老產品,產品向輕量化、多功能與智能化發展。
順康達質檢中心,測試機正在測試輪椅部件的耐性。
走進順康達的生產車間,只見機械手正在有序、快速地焊接零件。以往一條生產線需要6個員工,如今一個員工配合一個機械手就可以快速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而在質檢中心,輪椅部件測試機、腳墊疲勞測試機也在不停地工作,一旁的工作人員細心地看著機器運轉,為的就是給消費者提供質量好、有保障的產品。
智能養老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順康達致力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解決養老的痛點,如今正在與季華實驗室合作研發交互感知智能機器人。不僅如此,順康達還在描繪更高、更遠的藍圖,期待不久的將來,在文翰湖片區建立屬于自己的總部大樓。吸引更多優質上下游配套企業到桂城發展。
“經濟總部有一個強有力的支撐點,具備制造基地、品牌效應、銷售市場、項目孵化、品質培訓等要素,這樣將會源源不斷釋放活力,從而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楊榮洪說。
服務桑梓熱心支持公益事業
帶著愛心和善心走進這個行業的楊榮洪,當看到自己的企業逐漸長成可以遮擋風雨的參天大樹時,他便義無反顧地回饋社會,熱心支持公益事業與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
2017年,楊榮洪贊助“老有所依,天使在身邊”活動30萬元;2019年,他在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開展脫貧攻堅;2021年至2023年,他在貴州省黔東南開展結對幫扶,進行產業幫扶。
楊榮洪簽約結對幫扶黔東南從江縣剛邊鄉。(受訪者供圖)
據不完全統計,順康達為省市殘聯、民政部門、養老機構、醫院、社區以及殘障人士捐款捐物數百萬元。自企業創辦以來,楊榮洪一直致力于解決殘障人士的就業問題,招收殘障人士到企業就業。
從疊滘走出來的他,還熱心支持家鄉的文化體育賽事,每年平均捐贈10萬元,用于疊滘各個龍船隊的培訓以及日常開支,這個舉措他一堅持就是20年。“每年端午節,家鄉的龍船漂移比賽就是很好的交流契機,海外游子也會特意回來與鄉里團聚。”楊榮洪說,他自己也很喜歡這樣的氛圍,既可以增強家鄉鄰里的凝聚力,也可以把這項傳統文化推廣得更遠、更好。
楊榮洪為疊滘龍船漂移競賽做鼓手。(受訪者供圖)
此外,每年端午節前后,楊榮洪會特意拿出5萬元給村里的老人作為福利,沒有疫情之前,他邀請表演團隊在村里祠堂開展唱戲活動,讓老人老有所樂。
不僅如此,楊榮洪還是鄰里口中的熱心大哥。
有一次,楊榮洪回到疊滘,在和朋友聊天時得知,有一戶家庭因經濟困難,無法支持兩個小孩上學,女兒剛剛考上大學,準備讓女兒放棄大學學業出去打工。楊榮洪主動找到這一家庭,鼓勵他們:“這只是暫時的困難,不要放棄。你們女兒大學學費由我來資助。”楊榮洪說,孩子上學是頭等大事,唯有堅持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才有出路,于是他義無反顧資助女孩去大學求學,希望孩子學有所成,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在楊榮洪的慷慨解囊下,這戶家庭的女兒順利完成了學業,并已參加工作,家庭經濟情況有了好轉。
對困難家庭是這樣,對殘障人士他更是用心。當聽到社區里的殘障人士需要幫忙時,他便主動捐贈產品。最近,他就為疊北社區的一位肢體殘疾的單親媽媽捐贈了一臺價值3000元的電動輪椅,方便了她的出行。
什么是鄉賢文化?楊榮洪的一舉一動就是很好的詮釋。在他的認知里,鄉賢文化就是一份貢獻、一份力量、一個標桿,以前他一直在做錦上添花的事情。接下來,他更想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幫扶更多的群體,并在社會不斷傳遞正能量。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