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4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一、自吸泵工作原理及性能特點
自吸泵屬自吸式離心泵,它具有結構緊湊、操作方便、運行平穩、維護容易、效率高、壽命長,并有較強的自吸能力等優點。管路不需安裝底閥,工作前只需保證泵體內儲有定量引液即可。不同液體可采用不同材質自吸泵。
二、幾種常用自吸泵的性能比較
自吸泵的自吸是指在吸入管內不需要充滿水(但泵體內必須有足夠的水)的情況下起動泵,有自動排除吸人管內氣體的功能,經短時間運轉后進入正常工作。自吸泵在初次起動前必須灌人足夠的水,以后起動時則由留在泵體內的水再次起動進入正常工作。
自吸泵根據結構及工作原理分為以下幾類:氣液混合式(內混式、外混式);水環式自吸泵;射流式(水射流、氣體射流)。
幾種自吸泵的性能比較如下:
內混式自吸泵的效率比較高、制造成本低、自吸時間長、自吸高度低于10米、使用壽命長。
外混式自吸泵的效率較低、制造成本中等、自吸時間較短、自吸高度低于10米、使用壽命長。
水環式自吸泵的泵效率高、制造成本高、自吸時間短、自吸高度低于10米、使用壽命較短。
射流式自吸泵的泵效率低、制造成本高、自吸時間短、自吸高度可以高于10米、使用壽命長。
三、自吸離心泵與離心泵的區別
自吸泵根據結構及工作原理分為以下幾類:氣液濕合式(內混式、外混式);水環式;射流式(水射流、氣體射流)。
自吸離心泵與離心泵的區別如下:
1)起動前,自吸離心泵第1次起動時要向泵體內注入一定量的起動循環水;而離心泵每次起動時剛需將進水管內及泵體內同時注滿水,或者用輔助裝置對進水管進行抽氣。
2)裝置上,自吸離心泵在進水管下端只裝濾網而無底閥;而離心泵在進水管下端必須裝底閥或者在出口處配有抽氣裝置。
3)運行時,同樣性能參數的泵,一般自吸離心泵要比離心泵的效率低,汽蝕性能較差。
氣液混合式自吸離心泵工作時必須完成三個過程:將葉輪內的氣體往復帶出葉輪;有效地進行分離;分離出來的水不斷地返回到葉輪中去重新工作。
根據水和氣體混合的部位不同,氣液混合式自吸離心泵分為內混式和外混式。其中氣液分離室中的水回流到葉輪進口處,氣體和水在葉輪進口處混合的稱內混式自吸離心泵。氣液分離室中的水回流到葉輪出口處,氣體和水在葉輪外緣處混合的稱外混式自吸離心泵。
四、自吸泵吸水管路的布置安裝規范
自吸泵吸水管路由于液位比泵低自吸泵在吸水過程中是先要把管道抽成負壓狀態下水才能被抽吸上來,所以在對以對自吸泵吸水管路的布置安裝中應該按照以下自吸泵安裝規范布置安裝:
(1)為了讓自吸泵吸水管道不出現漏氣的現象,吸水管道必須完全密封一點空氣都不能被吸入,自吸泵吸水管路通常采用的是鋼管,接頭采用焊接或者法蘭方式連接。
(2)吸水管道內水中含有溶解性氣體時,會因管道中壓力減小而逸出,如果在吸水管路某處出現積氣,就會形成氣囊,而影響管道的過水能力。嚴重時會破壞真宅吸水。為了使水泵能及時排走吸水管路中的氣體.吸水管應有沿水流方同連續上升的坡度.且i≥0.005.使管內氣體從水泵入口處的泵殼頂端排出。
(3)自吸泵吸水管的安裝與敷設應避免在管道內形成氣囊.下中介紹了吸水管幾種正確與不正確的安裝方法。
(4)吸水管安裝在吸水井內,吸水井有效容積應不小于大一臺泵5分鐘的抽水量。為了防止在吸水管進口處產生旋流吸人空氣.所以要求進口要有一定的淹沒深度、懸高和一定的間距。
具體尺寸要求為:
1)自吸泵吸水管進口淹沒水深h≥0.5~1m,否則應設水平隔板。水平隔板邊長為2D或3d,如圖6—15所示。
2)自吸泵吸水管進口應設喇叭口,以使吸水管進口水流平穩,減少損失。喇叭口大頭直徑D—1.3~1.5d,(d為吸水管直徑);喇叭口高度為(3.5~7)(D--d)。
3)喇叭口下緣距井底間距h1(懸高)應大于0.8D。
4)喇叭口外緣與外壁距離Ll要不小于(0.75~1)D。
5)喇叭口之間的距離L2不小于(1.5---2)D。
(5)每臺自吸泵應設單獨的吸水管。并應盡量減少吸水管長度和管件,以減少吸水管水頭損失。當自吸泵數量在3臺或者3臺以上一起運行使用時,可以采用多臺水泵從共用吸水總管吸水,但數量不少于兩條,一條發生故障時.其余吸水管仍能通過設計水量。如圖6—16所示,在吸水總管上應設置閘閥,以利切換和檢修。設置共用吸水管時,應使吸水總管處于正壓狀態。
(6)當吸水池水位高于水泵軸線時,吸水管路上應設閘閥,以利于水泵檢修。
(7)當水中有大量雜質時,喇叭口下面應設置濾網。當水泵為人工灌水或利用壓力管道中的水灌泵啟動時。吸水管上應設底閥。底閥是一種止回閥,設有過濾網,阻力較大。底閥有水下式和水上式兩種。水下式底閥裝于吸水管的末端,因易于損壞,需經常檢修,給使用帶來不便。目前多采用水上式底閥,如圖6—17所示。它具有使用效果好,安裝檢修方便等特點。使用水上式底閥時,應使吸水管水平段有足夠的長度,以保證水泵充水啟動時,管道中能產生足夠的真空值。
(8)自吸泵吸水管設計流速一般為:吸水管直徑小于250mm時,流速為1.0~1.2m/s;吸水管直徑在250~1000mm時,流速為1.2~1.6m/s;吸水管直徑大于1000mm時·流速為1.5~2.0m/s。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