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20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為加快科技創新,引導博士后學術轉化,創建醫學研究生、博士智庫、引進骨腫瘤學術研究、引進優質研究生、博士后等高端人才創新發展。提高醫企實踐教學質量,12月20日上午,“力達康學院教學基地”掛牌儀式在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科舉行。
儀式前,力達康學院相關負責人一行先后參觀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腫瘤科病房、操作室、審片室等工作場地,現場觀摩了骨腫瘤科,詳細了解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腫瘤科情況。儀式上,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腫瘤科沈靖南主任、北京力達康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曲欽鋼、骨腫瘤科醫護人員共同為實踐教學基地掛牌。雙方還就人才培養、課題研究、科技創新發展、助力骨腫瘤事業振興、推進高科技產品轉化等內容進行了座談。雙方表示,簽署合作協議并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對合作雙方今后各項工作的開展將起到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雙方開展共建,是做大做強骨腫瘤事業,推動醫企深度融合,建強用好臨床中心的重要體現,也是開展教研教學、拓寬實踐教學平臺、培養優秀醫務人才的有效舉措。今后,力達康學院將持續加大醫務人才培訓力度,更好地講好力達康故事,傳播力達康聲音,為推動我國民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匯聚更多人才,貢獻更大力量。
對力達康學院持之以恒推廣醫工結合的行動表示莫大贊賞,對力達康深耕骨腫瘤事業創新技術,不斷研發個體化、定制化骨腫瘤新產品的精神予以贊許。沈靖南主任強調,醫工結合是將臨床、研發、生產、教學充分融合,培養基層診療人才的重要方式,長期以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腫瘤科與力達康學院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此次教學基地正式掛牌將為推動骨腫瘤知識普及,帶動骨腫瘤事業發展搭建一個專業平臺,積極探索研產醫教結合思路,為骨腫瘤患者提供全方位保肢方案。
此外,沈靖南主任還要求,力達康要充分發揮民族企業帶頭作用,加強團隊專業技能和教學管理能力,憑借在腫瘤產品研發與生產方面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將嚴謹創新的態度和研發精神傳承下去。
骨腫瘤行業內素有“北有北大人民,南有中山醫”的傳奇,骨腫瘤的診療離不開多科室會診,中山一院骨腫瘤科在國內率先倡導骨腫瘤臨床、影像及病理三結合討論診斷方式,而得益于MDT模式使得中山醫骨腫瘤科聞名于業內。中山一院骨腫瘤科是華南地區首家專門治療骨腫瘤的專科,早在20世紀90年代,骨腫瘤科多位全國知名的骨腫瘤、病理、影像和放、化療方面專家,便堅持每周定期開展骨與軟組織腫瘤臨床、影像和病理三科結合討論會并延續至今,成為目前診斷骨與軟組織腫瘤的規范方式及標準。
中山一院骨腫瘤科憑借專業化基礎研究和領先的臨床技術專科特色,成為華南地區最權威的骨與軟組織腫瘤診療中心,很多廣東省及周邊省份骨腫瘤患者慕名前來問診。科室每年收治2000例各類骨腫瘤患者(含化療),完成800例骨腫瘤手術,包括復雜及高難度的保肢手術,骨盆腫瘤切除及重建,骶骨腫瘤切除及重建、兒童惡性骨腫瘤可延長保肢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沈靖南主任介紹:“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新技術大大提高了骨腫瘤患者的手術成功率,治療方法也從過去的截肢過度為如今的保肢,骨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更是提高至60%”。面對這樣的轉變和發展,骨腫瘤診療成果是充滿希望的,而為了幫助貧困地區患者同樣能夠接受規范化的診斷和治療,不會因高昂的手術費用而不得不放棄保肢治療,沈靖南主任2016年成立了國內第一家抗骨癌基金會——潤希靖南抗骨癌基金會,一個蘊含“潤育希望”充滿愛的名字,將希望帶給患者,“讓貧困地區患者獲得同等保命、保肢的機會”。
沈靖南主任從醫三十余載,一心扎根于骨腫瘤領域,對惡性骨腫瘤保肢,兒童骨腫瘤保肢,骨盆、脊柱腫瘤切除重建有著獨到的研究。2002年沈靖南主任率先開展了國內首例兒童惡性骨腫瘤的微創式可延長假體保肢手術,開創了兒童惡性骨腫瘤假體保肢的先河。并于2004年主持并推廣《惡性骨腫瘤的三結合診斷、保肢治療和基礎研究》,獲得了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山一院骨腫瘤科在各級醫生、護士的共同努力下發展迅速,接診的兒童保肢、骨盆、腰骶骨腫瘤等高難度手術病例在國內骨腫瘤行業占據重要地位。
力達康學院教學基地成功落戶中山一院骨腫瘤科,大力推動基層診療水平提高的初衷與沈靖南主任不謀而合。為了杜絕因基層醫療水平有限而導致誤診、誤治等悲劇,沈靖南主任成立了骨腫瘤專科聯盟,旨在提高醫療專業技術水平及業務能力,而力達康學院教學基地的落地,恰恰貫徹了中山一院骨腫瘤科的思想,實現醫教研全面發展,解決基層骨腫瘤患者就診問題。
力達康學院自成立以來,通過持續不斷地與資深骨科醫學專家及醫院合作,收集與沉淀臨床醫療大數據,開設精品課程建立優秀骨科人才重要培訓基地,積極開展醫工結合項目,力促醫療器械國產化。醫企協同創新合作共建教學基地,力促人工關節行業信息共享與最新醫療技術和理念推廣,將專家資源下沉到基層,提高基層醫生學術和臨床水平。
無相關信息